遗存
南佐遗址水稻遗存从何而来?研究称黄土高原五千年前气候适合种植
中新网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中国西部的黄土高原上,出土大量5000年前碳化水稻遗存,究竟是当地种植?还是贸易所购?其作为仰韶文化晚期大型聚落遗址——甘肃南佐遗址(距今5100-4700年)发掘考古研究的重要谜题之一,长期以来广受学界和社会关注。中国人民大学韩建业教授团队与合作伙伴最新完成的研究发现,5000年前,南佐遗址所在黄土高原的气候条件适合水稻种植。资料图:南佐遗址发掘出土大量
边疆考古成果“上新” 唤醒历史尘封记忆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述的正是北庭的景象。1000多年后,考古工作者将目光投至这座历史古城,一代一代接续,重现历史风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主任郭物是北庭故城考古队领队,在日前于北京举办的第六届中国边疆考古学术研讨会上,他和北庭故城考古队执行领队崔嘉宝先后介绍了北庭故城遗址的考古
南佐遗址水稻遗存从何而来?研究称黄土高原五千年前气候适合种植
中新网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中国西部的黄土高原上,出土大量5000年前碳化水稻遗存,究竟是当地种植?还是贸易所购?其作为仰韶文化晚期大型聚落遗址——甘肃南佐遗址(距今5100-4700年)发掘考古研究的重要谜题之一,长期以来广受学界和社会关注。中国人民大学韩建业教授团队与合作伙伴最新完成的研究发现,5000年前,南佐遗址所在黄土高原的气候条件适合水稻种植。资料图:南佐遗址发掘出土大量
考古上新→新疆吐鲁番西旁景教寺院遗址发现墓葬和葡萄园遗迹
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最新发布:2024年,新疆吐鲁番西旁景教寺院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有了新进展。考古队在遗址东坡发现了2条葡萄沟遗迹,在遗址所在山岗的东面和南面发现2处墓地。这些新发现,为研究中古时期景教寺院生活、景教历史发展、丝绸之路沿线文化交流、当时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提供了更为翔实的资料。一号墓地西旁景教寺院遗址位于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北郊、火焰山南麓一座山丘上,面积约2500平方米,年代为唐代至元
山西陶寺遗址和晋阳古城遗址入选中国首批重要大遗址清单
中新网太原2月26日电 (记者 胡健)近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大遗址保护规划和用地保障的通知》,并公布36个国家重要大遗址清单(第一期)。其中,山西省陶寺遗址和晋阳古城遗址在列。陶寺遗址根据遗存复原的观象台。胡健 摄 陶寺遗址位于临汾市襄汾县陶寺乡,是中华早期文明的典型代表遗址,也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重要支点。从1978年首次发掘至今,该遗
江苏兴化草堰港遗址考古成果发布
日前,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重点项目——兴化草堰港遗址考古成果在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正式发布。草堰港遗址为长江以北地区首次发现的滨海湿地型史前遗址,这一考古发现填补了江淮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空白。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草堰港遗址项目负责人甘恢元介绍,草堰港遗址位于兴化市千垛镇草王村东颜家圩北侧,面积8万余平方米,主体年代距今7200—6900年。遗址所在区域为江淮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