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
全球土壤水分天地观测匹配度如何度量?中国团队研究提出新方法
中新网北京2月6日电(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2月6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针对全球土壤水分天地观测存在卫星“面尺度”和地面“点尺度”的不匹配问题,该院曾江源研究团队最新通过分析全球322个站点的空间代表性与环境异质性之间的关系,发现地表类型是影响土壤水分站点空间代表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评估站点下垫面空间异质性的新方法。这项在全球土壤水分站点的空间代表性及其影响因素方面取得
虚惊一场?NASA下调小行星撞地球概率至“接近于零”
NASA将小行星2024 YR4撞击地球概率调整为0.28% NASA网站截图据《华盛顿邮报》20日报道,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最新的天文观测结果,最近发现的小行星2024 YR4撞击地球的概率已被调整为0.28%。根据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近地天体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撞击概率在18日被上调至3.1%的峰值,但在19日降至1.5%。而最新的观测计算结果判断,这颗小行星在2032年撞击
限时观测!月球表面5日将浮现“X”形地貌
2月5日,正月初八,天宇将迎来一轮上弦月。上弦月的时候在月球的缺口处可以看到类似字母“X”一样的地貌特征,这种现象被称为“月面X”,它是月球表面的一种独特光影现象。2024年3月17日在北京丰台区拍摄的月面X现象。(王俊峰 摄)天文科普专家表示,对我国公众而言,这是今年第一场月面X,感兴趣的公众可以尝试观测。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天津科学技术馆天文科普专家宋媛媛介绍,上弦月的时候,当月球表面的拉卡耶
黄渤海海冰面积正迅速减小 海冰有所缓解
【黄渤海海冰面积正迅速减小 海冰有所缓解】财联社2月11日电,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根据卫星遥感和陆岸观测资料综合分析,近日,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和黄海北部均观测到海冰,总体冰情与近十年同期相仿。海冰,是指直接由海水冻结而成的咸水冰,是极地和高纬度海域所特有的海洋灾害。受上一轮寒潮、冷空气天气过程影响,渤海辽东湾海冰冰情发展迅速,9日达到峰值,海冰面积达10018平方公里。随着这两天气温回升,目前
“东方宝石”朱鹮再现陇南武都
近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再次观测到3只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朱鹮。这一景象不仅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增添了亮色,更是武都区在湿地保护领域不懈努力取得显著成果的有力见证。2月23日下午,陇南市爱鸟协会鸟类摄影爱好者在武都区汉王镇拍摄到一组朱鹮飞行、觅食以及嬉戏的珍贵画面。经陇南市动物保护站工作人员通过照片仔细甄别,确认所拍摄的鸟正是被誉为“东方宝石”和“吉祥之鸟”的国宝朱鹮。这是自2023年4月,武都区第一
虚惊一场?NASA下调小行星撞地球概率至“接近于零”
NASA将小行星2024 YR4撞击地球概率调整为0.28% NASA网站截图据《华盛顿邮报》20日报道,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最新的天文观测结果,最近发现的小行星2024 YR4撞击地球的概率已被调整为0.28%。根据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近地天体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撞击概率在18日被上调至3.1%的峰值,但在19日降至1.5%。而最新的观测计算结果判断,这颗小行星在2032年撞击
我国科学家首次探测到中等质量黑洞吞噬恒星的“心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近日,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团队发现了中等质量黑洞吞噬恒星发出的X射线准周期振荡信号,这是天体物理学家首次发现该类现象,提供了宇宙中存在中等质量黑洞的关键证据。研究成果于2月28日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主要合作者包括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广州大学的科研人员。据了解,
第7颗“紫金山”!我国新发现一颗彗星
人民网北京1月19日电 (唐佳)近日,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一颗新彗星,命名为C/2025 A3 (Tsuchinshan)。“这是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第九颗彗星,也是第七颗以‘紫金山’命名的彗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助理工程师徐智坚介绍说,它的名字与去年回归的肉眼可见的明亮彗星C/2023 A3(紫金山-阿特拉斯),编号同为A3。根据公布的轨道根数显示,这颗彗星运行在近日距5
我国科学家观测到最强逻辑形式量子关联
【我国科学家观测到最强逻辑形式量子关联】财联社2月9日电,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教授、许金时教授和数学科学学院马杰教授等,联合国内研究团队,开发了适合研究单体高维量子系统的可扩展光学体系,成功观测到最强的逻辑形式量子关联。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科学·进展》上,《新科学家》杂志专题报道了这项成果。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将为寻找更强的其他形式量子关联提供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