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伯

上海多区试点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一次花费两三百元

今年2月发布的《上海市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已在部分区开展试点,老人可在多个平台下单购买陪诊服务。近日,记者了解到,目前有的区正在制订细化方案,有的区已先行推出服务,本地的专业陪诊师团队也在不断充实中。陪诊,一个听上去并不复杂的助老服务项目,到底能解决当下老年人群体怎样的痛点?为陪诊买单的消费市场又有多大?消费习惯尚未养成在《试点方案》发布前,陪诊实际上已在浦东、杨浦等区率先推行,原因是老

独居老人家中猝死,430万和1套房无人继承,法院判了

据上海法治报1月18日报道,3年前的夏天,上海徐汇区一小区内一独居老人葛老伯猝死家中。由于葛老伯未曾生育的女儿、老伴,以及祖父母、外祖父母均先于葛老伯死亡。在无继承人的情况下,徐汇区民政局作为葛老伯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门,被法院指定为葛老伯的遗产管理人。然而,就在老人去世不久后,葛老伯的堂弟夫妇将徐汇区民政局告上法庭,要求分得葛老伯的全部遗产。堂弟夫妇认为自己属于对老人扶养较多的人,要求分得老人的全

再饮南浔三碗茶(遇见)

再饮南浔三碗茶(遇见) 王成伟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26日第 20 版) 又到浙江湖州南浔古镇。谁知刚到,当地朋友月高陪我走在熙熙攘攘的街上,春兰茶室的朱老伯便迎面走来,一眼就认出了我们,要我们再去他家喝三碗茶,还特别叮嘱:“我刚开了新店,你一定要去看看!”前一年初访南浔,月高陪我去朱老伯店里品尝三碗茶时,不过才逗留了20分钟。我和万千游客一样,偶然出现又匆匆消失;后来唯一的联系寄报纸也

上海老人意外离世,留下430万元和一套房无人继承!法院:房屋收归国有

老人离世后没立遗嘱、也没有继承人留下的遗产,谁来管理?今天,这则消息冲上热搜第一 ↓据上海法治报报道:3年前的夏天,徐汇区一小区内一独居老人葛老伯猝死家中。由于葛老伯未曾生育的女儿、老伴,以及祖父母、外祖父母均先于葛老伯死亡。在无继承人的情况下,徐汇区民政局作为葛老伯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门,被法院指定为葛老伯的遗产管理人。然而,就在老人去世不久后,葛老伯的堂弟夫妇将徐汇区民政局告上法庭,要求分得葛老

警惕“定制旅游”外衣下的非法集资黑手

借定制旅游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近年来,随着“银发经济”的兴起,定制旅游成了“香饽饽”。有人借机推出定制旅游外加投资理财的“旅游产品”,这一花样翻新的非法集资手法吸引了不少老年人“砸钱”,吸纳资金高达1.5亿余元。2024年8月16日,高某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无锡市滨湖区检察院提起公诉,10月16日,该案在法院一审开庭。近日,法院经审理,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高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15万元

赵女士走了,叔姑舅姨9人争遗产,房产为何收归国家?案例释法→

现实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个人既没有配偶、子女,也没有兄弟姐妹,父母也已经离世,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法定继承人。那这样的孤寡居民一旦去世,他身后的遗产应该由谁来继承呢?日前,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就判决了这样一起案件,独身女子病逝,9名旁系亲属要求分遗产,法院会如何裁决呢?2022年6月,41岁的赵女士因病去世,留下了价值不菲的遗产,包括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一套101平方米的房子,价值400余万元,还有银

小车冲进河里,两小伙爬上车顶大声呼救,73岁老伯撑船救人

近日,江苏常熟市沙家浜镇草荡村附近发生了惊险的一幕。小孙和同伴驾车经过草荡村附近河边时,由于分心导致车辆转弯时车速过快,连人带车冲入了一旁的河中。据监控视频显示,几分钟的工夫,车身已经下沉了一半。慌乱之中,车内两人拼命从车窗爬上了车顶。眼看着车子还在不停地下沉,小孙和同伴站在车顶上大声呼救。就在两人手足无措之际,附近的蟹农鲍老伯听到求救声赶紧来查看。他撑着自己的小船划到落水车辆旁,将两人搀扶到船上

再饮南浔三碗茶(遇见)

又到浙江湖州南浔古镇。谁知刚到,当地朋友月高陪我走在熙熙攘攘的街上,春兰茶室的朱老伯便迎面走来,一眼就认出了我们,要我们再去他家喝三碗茶,还特别叮嘱:“我刚开了新店,你一定要去看看!”前一年初访南浔,月高陪我去朱老伯店里品尝三碗茶时,不过才逗留了20分钟。我和万千游客一样,偶然出现又匆匆消失;后来唯一的联系寄报纸也是和他女儿对接;以他的忙碌和年岁,该忘得差不多了才对。可今晚这样神奇,像约好了似的,

独居老人家中猝死,430万和1套房无人继承,法院判了

据上海法治报1月18日报道,3年前的夏天,上海徐汇区一小区内一独居老人葛老伯猝死家中。由于葛老伯未曾生育的女儿、老伴,以及祖父母、外祖父母均先于葛老伯死亡。在无继承人的情况下,徐汇区民政局作为葛老伯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门,被法院指定为葛老伯的遗产管理人。然而,就在老人去世不久后,葛老伯的堂弟夫妇将徐汇区民政局告上法庭,要求分得葛老伯的全部遗产。堂弟夫妇认为自己属于对老人扶养较多的人,要求分得老人的全

“定制旅游”?非法集资!老年人请提高警惕

近年来,随着“银发经济”的兴起,定制旅游成了“香饽饽”。有人借机推出定制旅游外加投资理财的“旅游产品”之一花样翻新的非法集资手法吸引了不少老年人“砸钱”,吸纳资金高达1.5亿余元。2024年8月16日,高某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检察院提起公诉,10月16日,该案在法院一审开庭。近日,法院经审理,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高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15万元。可“变现”的定制旅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