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

谨防低价粮进口损害产业安全

粮食进口是调剂余缺、优化供给、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平衡贸易关系的重要途径,但也存在风险。低价粮大量进口会压低粮价,挤压国内市场,损害粮食产业,危及粮食安全。近两年,在国内粮食高位增产情况下,粮食进口量仍保持较高水平,贸易与生产失衡,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弱势运行,影响农民种粮收益和粮食生产,损害粮食产业安全。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综合施策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稳

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效果明显 今年如何继续做到稳产丰产?

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粮食亩产789.4斤,比上年提高10.2斤,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贡献超八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基础支撑。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粮食生产须臾不可放松。2025年如何继续做到稳产丰产?推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为锚定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目标的有力抓手,助力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推动大面积

万象“耕”新不负春,科技赋能织就智慧春景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目前冬小麦陆续开始返青,冬油菜进入蕾薹期,长势均好于常年,春季田管已经有序展开;华南地区早稻开始浸种育秧,北方地区正在备种备肥检修农机,化肥等农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春耕生产开局良好。春为岁首,农为行先。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一半以上、产量占全年六成左右,春管粮食产量占主要口粮的近四成。抓好春耕备耕,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全国各地陆续进入春耕

中央农办:拿出真金白银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

中新网2月24日电(记者 谢艺观)针对有农民反映“农产品价格低、务农种粮不赚钱”的问题,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24日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央一号文件从生产、消费、贸易等方面,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促进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企稳回升,保护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祝卫东称,价格方面,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在河南、江苏、黑龙江、安徽四省启动稻谷托市收购,加大小麦、玉米收储力度,促进大豆销售和加

夏粮主产区走稳小麦“田管棋”有序推进春季农业生产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夏季粮油主要农作物冬小麦陆续开始返青、冬油菜进入蕾薹期,长势均好于常年同期。当前,各地各部门抢抓农时,有序推进春季农业生产,打好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立春过后,小麦开始由南到北开始进入返青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种粮大户靳勤松按照农技人员的田间管理建议,利用晴好天气开展麦田镇压作业。“专家看了麦苗的长势,建议抓紧进行镇压作业,能更有效地给小麦提墒保墒。”靳勤松说。“

粮食、行动……中央一号文件里出现了哪些高频词?

中央一号文件上新了!今天(2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向社会公布。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连续8年聚焦乡村振兴。我们梳理了8份中央一号文件中的高频词,出现最多的名词有:农村、粮食、脱贫、行动等,这些都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与这些名词有关的动词为:推进、加强、发展、强化、完善、持续、深化等,可以看出,这8份“中央一

陕西汉中:智慧生产遍田野 保障丰产又丰收

当和煦的春风徐徐拂过汉中盆地,春季农业生产的大幕正缓缓拉开。2025年,汉中全市粮食和蔬菜种植面积预计将分别达到380万亩和100万亩以上。春耕春灌,关乎全年粮食收成,是农业生产的关键一环。随着春耕春灌工作的有序推进,广袤的田野焕发出勃勃生机,为新一季的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作者:刘彤、刘鹏、王廷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专家解读《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 题: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专家解读《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新华社记者高敬、魏玉坤、古一平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科学谋划、系统部署今后一段时间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这份文件有哪些重点、亮点?记者22日采访了业内专家进行解读。城乡融合发展,分类有序推进

让“中国饭碗”装进更多“吉林粮”

立春刚过,大地的冰封还未消融,记者便已真切感受到黑土沃野传来的春天气息——种粮大户开始谋划新一年的“粮策”,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的专家服务表已经出炉,农田里沟渠清淤疏浚整治陆续开展,合作社内农机调试检修,农户村民抢前抓早选购良种……俯瞰吉林大地,万物昭苏,生机盎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吉林,每次必看农业、必讲农业,为吉林“三农”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岁序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