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

著名考古学家、甘肃省博物馆原馆长初世宾逝世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简牍学家、甘肃省博物馆原馆长、研究馆员初世宾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3月2日18时24分在兰州辞世,享年88岁。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025年3月4日早8时在华林山兰州市殡仪馆怀恩厅举行。谨此讣告,共寄哀思!初世宾先生千古!初世宾先生为甘肃省博物馆原馆长,曾任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副队长,自20世纪60年代从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远赴西北,扎根甘肃,在考古、文博领

88岁考古学家、简牍学家初世宾辞世,系“铜奔马”命名者

澎湃新闻获悉,我国著名考古学家、简牍学家、甘肃省博物馆原馆长、研究馆员初世宾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3月2日18时24分在兰州辞世,享年88岁。公开资料显示,初世宾1937年生于山东烟台,1961年在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志愿赴西北,在甘肃留居工作,长期从事田野考古、调查和简牍研究,曾任甘肃省博物馆馆长等职。在陇期间,初世宾组织征集抢救文物、举办大型展览、筹办西北师范大学文博大专班、培养文博

方北松代表:尽己所能,让简牍“重述历史”

中新网武汉3月2日电 题:方北松代表:尽己所能,让简牍“重述历史”中新网记者 梁婷近日,在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简牍文物修复室内,全国人大代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轻轻拿起存放于有机玻璃板内的简牍,读取文字。这批2016年出土于荆州凤凰地遗址的简牍,近期将交付于荆州博物馆展陈。在东汉造纸术发明之前,竹简是中国主要的书写材料之一。简牍文献上承甲骨文和金文,下启纸质的写本和刻本文献,对中华文化传播

好评中国丨简牍里的湖南:历史“档案馆”

编者按:从战国至魏晋南北朝,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千百年间,竹木简牍作为主要的书写载体,记录了无数珍贵的历史信息。湖南作为“简牍大省”,出土简牍占全国三分之二,序列完整内容丰富。红网策划《简牍里的湖南》栏目,将通过10期内容,挖掘湖南历史人文,解锁秦汉三国生活细节,再现千年历史风貌。湖南与简牍,有着一份两千多年的缘分。作为长沙市中心的五一广场更是出土大量的简牍。在古代,这里是一片热闹非凡、车水马龙的景象

陈杰简帛书法汇报展即将亮相!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甜田陈杰简帛书法汇报展 由中共滨州市委宣传部、滨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滨州市吴式芬金石文化研究会主办,滨州市文化馆、滨州市美术馆、滨州市书法家协会、湖南大学中国简帛书法艺术中心滨州分中心承办的陈杰简帛书法汇报展将于2025年3月1日下午3:00在滨州市美术馆开幕,展期为2025年3月1日到2025年4月1日。陈杰(陈纪杰),山东博兴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

百余件麦积山石窟壁画艺术精品亮相兰州:呈最美“东方微笑”

中新网兰州2月25日电 (记者 冯志军 李亚龙)“东方微笑”麦积山石窟壁画艺术特展25日亮相甘肃简牍博物馆。包括堪称中国之最的北朝大型经变画“西方净土变”“睒(shǎn)子本生故事”,中国石窟寺壁画中独有的“薄肉塑飞天”壁画系列等难得一见的百余件精品佳作,集中对公众展示最美“东方微笑”。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主办的此次特展,主要展出麦积山石窟艺

东西问丨陈伟:云梦睡虎地简牍历史密码解读

中新社武汉2月24日电 题:云梦睡虎地简牍历史密码解读——专访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中新社记者 梁婷 马芙蓉湖北云梦是最早发现秦简之地,也是秦汉简牍出土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云梦自1972年出土大坟头汉牍后,先后出土秦至汉初简牍八批次3000余枚,创下多项之最,如最早的法医记录、最早的刑侦文书、最早的木牍家书、“中华第一长文觚”等。其中,睡虎地秦简被称为中国最早法典,具有世界性意义。睡虎地简牍

文化中国行丨简牍中国 “喜”看今朝

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024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时强调楚有章华台,遥遥云梦泽。云梦大泽,楚文化发源地之一。今年是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五十周年。睡虎地竹简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秦简。五十年前,这里先后出土

探寻汉代简牍中的长城印记(上新了)

长城,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的爱国情怀。甘肃简牍博物馆新推出的特展“塞防千里固家国——简牍中的长城岁月印记展”,利用甘肃出土的219件(组)简牍等文物、100余幅图片,充分展示汉塞防御设施体系的方方面面。展览通过“开拓”“戍防”“融通”“赓续”4个单元,用“简牍实证+文物解谜+科技再现”三重维度,带领观众感受和体验简牍里的中华文明。其中,1974年8月出土于居延都尉甲渠候官(俗

总书记,我想对您说|守护“冷门绝学” “牍”懂文脉共鸣

何以中国?简牍曾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书写载体,为数千年前中华文明的繁荣兴盛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佐证。而因简牍内容晦涩、学术门槛高、研究受众范围小,简牍学也一度被称为“冷门绝学”。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迄今已发现超30万枚简牍。简牍大量集中出土为我们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同时也为简牍保护修复工作带来更大挑战。2024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