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
中国“人造太阳”配上“赤霄光剑”,中国聚变堆研发迎来重大突破
据新华社、《科技日报》等媒体1月14日报道,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等离子体所)建设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目前已经完成测试。该平台的关键设施——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开始投入运行。 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科技日报》记者 洪敬谱摄经专家组现场测试显示,该装置最大粒子流大于10
很快将演示核聚变突破?奥尔特曼又画大饼
近日,人工智能公司OpenAI CEO奥尔特曼(Sam Altman)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他投资的核聚变公司Helion energy(太阳神能源)有望“很快”演示“能量净增益”,即产出能量高于引发核聚变反应所使用能量,这意味着Helion或将成为首家实现这一里程碑的民间企业。 但奥尔特曼也强调,从技术演示到实际应用,还需要解决建立工厂、获得监管批准等一系列问题,这可能需要几年时间。 Heli
新跨越!中国“人造太阳”创造“亿度千秒”世界纪录
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上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对人类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放电装置内部真实采集过程据央视新闻介绍,此次突破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 EAST形如“巨罐”,汇聚“超高温”“超低温
新跨越!中国“人造太阳”创造“亿度千秒”世界纪录
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上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对人类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放电装置内部真实采集过程EAST形如“巨罐”,汇聚“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尖端技术于一体,近百万个零部件协同工作,拥有专利近2000项。 EAST装置自2006年建成运行以来,
中国“人造太阳”实现亿度千秒运行 核聚变发电还有多远?
央视网消息: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的世界纪录,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的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人造太阳”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个突破?未来真正实现可应用的核聚变发电,我们还需要继续做什么?1亿摄氏度突破1066秒,意味着什么?超过1亿摄氏度能够稳定运行1066秒,这件事情
人类向着聚变能源开发迈出一大步
新华社合肥1月20日电 题:人类向着聚变能源开发迈出一大步新华社记者徐海涛、何曦悦有中国“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20日在此间创造新世界纪录——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66秒“高质量等离子体运行”。这是中国科研团队向着聚变发电的未来迈出的一大步,也是人类向着清洁能源未来迈出的一大步。1月20日,EAST物理实验团队在实验成功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1亿摄氏度100
中国“人造太阳”EAST实现“亿度千秒”运行,创新世界纪录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1月20日,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获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供图亿度千秒量级稳态高约束模的实现充分验证了聚变堆高约束模稳态运行的可行性,是聚变研究从基础科学研究迈向工程实践的重要进展,把聚变能源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