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

中国“人造太阳”再创世界纪录,科学家:人类有望借助核能飞出太阳系

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上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对人类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放电装置内部真实采集过程(来源:央视新闻)EAST形如“巨罐”,汇聚“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尖端技术于一体,近百万个零部件协同工作,拥有专利近2000项。(来源:央视新闻)EAS

“人造太阳”:能源自由的愿景(瞰前沿·大国重器)

地球上的石油、煤等化石能源耗尽后,人类靠什么生活?一种被称为“托卡马克”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承载起人类迈向能源自由的梦想。近期,我国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HL—3)实现等离子体电流1.6兆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等离子体电流、聚变“三乘积”等核心参数再上新台阶;东方超环(EAST)首次实现1066秒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新

人类向着聚变能源开发迈出一大步

新华社合肥1月20日电 题:人类向着聚变能源开发迈出一大步新华社记者徐海涛、何曦悦有中国“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20日在此间创造新世界纪录——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66秒“高质量等离子体运行”。这是中国科研团队向着聚变发电的未来迈出的一大步,也是人类向着清洁能源未来迈出的一大步。1月20日,EAST物理实验团队在实验成功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1亿摄氏度100

新闻1+1丨中国“人造太阳”创纪录!“亿度千秒”的背后与未来→

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的世界纪录,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的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人造太阳”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个突破?未来真正实现可应用的核聚变发电,我们还需要继续做什么?1亿摄氏度突破1066秒,意味着什么?超过1亿摄氏度能够稳定运行1066秒,这件事情本身到底意味

人类向着聚变能源开发迈出一大步

有中国“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20日在此间创造新世界纪录——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66秒“高质量等离子体运行”。这是中国科研团队向着聚变发电的未来迈出的一大步,也是人类向着清洁能源未来迈出的一大步。1月20日,EAST物理实验团队在实验成功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1亿摄氏度1000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这些关键词共同组成的是聚变研究中一个里程碑式的

200余名专家共探等离子体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前景

中新网深圳2月22日电(索有为 张吟越)第二届全国等离子体生物医学学术会议22日在深圳光明天安云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全国8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和企业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第二届全国等离子体生物医学学术会议在深圳举行。深圳理工大学供图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学者将通过大会报告、分会场报告、海报展示等,分享等离子体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前沿进展与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

中国“人造太阳”EAST实现“亿度千秒”运行,创新世界纪录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1月20日,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获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供图亿度千秒量级稳态高约束模的实现充分验证了聚变堆高约束模稳态运行的可行性,是聚变研究从基础科学研究迈向工程实践的重要进展,把聚变能源的研发

心智观察所:“人造太阳”再创纪录,是中国式科研方法论又一次胜利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心智观察所】 2025年1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领域再次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 在安徽合肥,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成功创造新的世界纪录,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的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 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中国在核聚变能源研究领域实现了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可控核聚变技术上的领先地位。这一成果的背后,是中国

中国“人造太阳”配上“赤霄光剑”,中国聚变堆研发迎来重大突破

据新华社、《科技日报》等媒体1月14日报道,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等离子体所)建设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目前已经完成测试。该平台的关键设施——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开始投入运行。 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科技日报》记者 洪敬谱摄经专家组现场测试显示,该装置最大粒子流大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