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

奔跑吧成都|中国首例体细胞克隆猪完成人,专注“成都造”异种器官移植

可供移植的器官短缺,是全世界面临的医学难题。为解决这一困境,医学界将目光转向了动物,使得异种器官移植成为了国际医学界的科研重点之一。今年1月,我国异种移植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专家团队成功将基因编辑猪的肝脏原位植入到脑死亡患者体内,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因编辑猪肝脏对人体肝脏的完全替代。用于此次手术的基因编辑器官供体猪,由成都中科奥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奥格”)创始人潘

国际首例:基因编辑猪肝脏完全替代脑死亡患者肝脏,效果超预期

1月7日,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窦科峰院士领衔,全院十余个学科专家团队联合,成功将基因编辑猪的肝脏原位植入到脑死亡患者体内,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因编辑猪肝脏对人体肝脏完全替代。目前,在医护团队精心治疗护理下,受者已平稳进入术后第十天。西京医院肝胆外科杨诏旭副主任介绍,十天观察期内,脑死亡受者生命体征平稳,效果超出预期。专家团队组织病例讨论。此次移植手术成功将800余克六基因编辑猪肝脏,以原位替

两名心衰患者同日换“心”迎来新生!协和专家的“武汉方案”,为心衰患者带去希望

李女士(化姓)正在平稳康复董念国教授为谢女士查房62岁的李女士(化姓)家住杭州,多年前出现胸闷、气喘,2019年被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她虽然一直在进行药物治疗,但症状却在不断加重。2024年8月,李女士发现自己心慌、胸闷,整夜无法平卧,甚至还出现了多种并发症。当地医生检查后,为她植入了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在心脏出现意外状况时能稳住心率,但她的病情仍在术后不断加重,生命岌岌可危,于是从杭州赶赴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从心开始,让罕见病“不止罕见”

编者按: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今天是第十八个国际罕见病日,主题为“不止罕见”。九年多来,新华社广西分社记者曹祎铭接触、采访了近50个罕见病患者及其家庭。他们中有些已经通过治疗康复,有些仍旧与病魔做着斗争……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既体现在如何对待“多数人”,也体现在如何关怀“极少数人”。很长一段时间,由于诊断难、治疗难、用药难,罕见病是医疗领域“被遗忘的角落”。现在,罕见病患者普遍面临的这

李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古树名木保护条例》

据新华社北京1月27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5年3月15日起施行。《条例》旨在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条例》共30条,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一是明确总体要求。规定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分级管理的原则,构建政府主导、属地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二是分

天津20岁“克罗恩病”患者转诊济南,6次肠菌移植告别4年腹痛

天津的小王第一次出现脐周疼痛,是在2020年10月中旬的一天晚上10点,突然发作,几分钟后突然停止。当时,16岁的小王并未放在心上。没想到,从此之后,一场恶梦般的痛苦经历开始了。2025年2月12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肠菌移植科的病房中,20岁患者小王的家人介绍,从那次以后,小王的疼痛基本上每天发作一次,多是在下午、晚上,有时候是夜里睡觉的时间。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过,缓解不明显。转眼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