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简

(新春走基层)探访湖北云梦县博物馆:让历史文化“触手可及”

中新网湖北云梦1月22日电 题:探访湖北云梦县博物馆:让历史文化“触手可及”作者 卢琪春节临近,在湖北省云梦县博物馆里,众多游客观文物、学隶书,与历史人物“对话”,以“触手可及”的方式了解中国历史和中华传统文化。云梦县位于湖北中部,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这里曾出土大量秦汉简牍,其中以睡虎地秦简最为知名,云梦也有“秦简圣地”“简牍之乡”之称。从空中俯瞰,云梦县博物馆古朴庄重,外观仿照唐代宫殿风

新春走基层丨县博物馆迎来参观潮

一大早,湖北省云梦县博物馆入口处就排起了长队。县城里的博物馆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云梦博物馆迎来参观潮。人民网记者 张隽摄“睡虎地秦简出圈后,游客量增长了10倍,日均接待量达到了8000人。”云梦县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云梦县,得名于“水天一色”的古云梦泽。1975年,几名民工挖排水渠时偶然发现了睡虎地秦墓,大量秦简在这里被发现。云梦先后出土秦至汉初简牍八批次3000余枚,其中就有中华第一律——秦

新春走基层丨县博物馆迎来参观潮

一大早,湖北省云梦县博物馆入口处就排起了长队。县城里的博物馆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云梦博物馆迎来参观潮。人民网记者 张隽摄“睡虎地秦简出圈后,游客量增长了10倍,日均接待量达到了8000人。”云梦县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云梦县,得名于“水天一色”的古云梦泽。1975年,几名民工挖排水渠时偶然发现了睡虎地秦墓,大量秦简在这里被发现。云梦先后出土秦至汉初简牍八批次3000余枚,其中就有中华第一律——秦

字意说蛇

卢恩俊蛇作为人们惧怕的一种生物,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又有着让人敬畏的一面。真正了解蛇文化、品读蛇字的演变以及它延伸出的一串别名雅称,是件有意思也有意义的事情。蛇在甲骨文是“虫”字的蛇形,简直就像一个上伸着菱形的头、有着长且弯曲的身体、勾着尾巴的毒蛇。金文更是突出了蛇的大肚子,像刚吞下食物的样子,这又写出了蛇的贪婪形象。在楚地出土的简牍帛书的写法,则见另一代称——“它”字的源头,后来秦简出现将虫与它组

文化中国行丨简牍中国 “喜”看今朝

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024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时强调楚有章华台,遥遥云梦泽。云梦大泽,楚文化发源地之一。今年是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五十周年。睡虎地竹简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秦简。五十年前,这里先后出土

方北松代表:尽己所能,让简牍“重述历史”

中新网武汉3月2日电 题:方北松代表:尽己所能,让简牍“重述历史”中新网记者 梁婷近日,在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简牍文物修复室内,全国人大代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轻轻拿起存放于有机玻璃板内的简牍,读取文字。这批2016年出土于荆州凤凰地遗址的简牍,近期将交付于荆州博物馆展陈。在东汉造纸术发明之前,竹简是中国主要的书写材料之一。简牍文献上承甲骨文和金文,下启纸质的写本和刻本文献,对中华文化传播

东西问丨陈伟:云梦睡虎地简牍历史密码解读

中新社武汉2月24日电 题:云梦睡虎地简牍历史密码解读——专访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中新社记者 梁婷 马芙蓉湖北云梦是最早发现秦简之地,也是秦汉简牍出土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云梦自1972年出土大坟头汉牍后,先后出土秦至汉初简牍八批次3000余枚,创下多项之最,如最早的法医记录、最早的刑侦文书、最早的木牍家书、“中华第一长文觚”等。其中,睡虎地秦简被称为中国最早法典,具有世界性意义。睡虎地简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