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

中国与新西兰载人深潜联合科考再启航

在“全球深渊深潜探索计划”支持下,中国与新西兰联合科考队2月21日再次启航,进行两国载人深潜联合科考第二航次第二航段的项目,继续完成人类对普伊斯哥海沟的首次科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和新西兰国家水资源和大气研究所组织开展的此次载人深潜联合科考航次为期3个月,于今年初启动,目前已完成第一航段。第二航段开启后,搭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探索一号”科考船再次驶入新西兰海域。(新华社)

“这是生命的奇迹!”潜水科考队员被困溶洞69小时生还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通讯员 江畅 黄露婵2名科考人员被困溶洞地形复杂。韦超才/摄27岁的科研人员小周(化名)第一次感到死亡离自己如此之近。这是小周第一次尝试溶洞内潜水科考。作为一名研究水生生物的科研人员,小周经常下水和各类水下生物打交道。为了了解并记录洞穴鱼在自然环境下的生活状态,2月5日,小周和其他4名科研及辅助人员,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洞靖镇那峨村的活旺河源头溶洞,开展水下科学

遥远的南极 升腾的年味儿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新春佳节,许多中国科考队员仍坚守在南极科考第一线。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看看升腾在地球最南端的年味儿。升腾起来的年味儿不仅是在住舱,在餐厅,没有作业任务的队员们集体动手,贴福字、叠灯笼、挂灯笼。在船上准备春节活动的同时,科考作业在同步进行,艉甲板刚刚拉上来了底栖拖网。在南极,一代代中国极地工作者从登上南极洲到深入“人类不可接近之极”,从“双龙探极”到考察站“五站林立”,我国

中国与新西兰载人深潜联合科考再起航

据新华社惠灵顿2月21日电 (记者龙雷、李惠子)在“全球深渊深潜探索计划”支持下,中国与新西兰联合科考队21日再次起航,进行两国载人深潜联合科考第二航次第二航段的项目,继续完成人类对普伊斯哥海沟的首次科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和新西兰国家水资源和大气研究所组织开展的此次载人深潜联合科考航次为期3个月,于今年初启动,目前已完成第一航段。第二航段开启后,搭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探

69小时生死营救!2名科考人员在广西溶洞失联后奇迹生还

近日2名科考队队员在百色溶洞内潜水时失联经多部门长达69个小时的生死搜救2人最终被成功救出!2月5日,一支洞穴水生生物综合科考调查队到百色市田阳区洞靖镇那峨村活旺河源头溶洞内潜水考察,当时有5人潜入水下洞穴,傍晚7时返程时,队员发现有2名同伴失联,于是报警求助。公安、应急、消防、急救等多部门联合行动,迅速开展搜救。救援人员在溶洞内搜救。据介绍,由于洞厅里的宽度大,水深超15米以上,被困人员的位置不

期待值拉满!今年国之重器的目标看热血了

天问二号计划今年上半年实施发射;“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将开展它的首次科考任务;今年将推动CR450动车组试验考核;中国空间站将迎来三艘飞船……越星河、探深海,创新永不停歇,中国永不止步。2025大国重器最新剧透一起期待,也致敬所有付出!来源:人民日报

焦点访谈|南极科考40年:中国如何在极端环境中书写科研奇迹?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1985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建成,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事业自此开创,广袤无垠的南极从此有了中国人持续奋斗的身影。同年,中国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在国际南极治理舞台上正式有了话语权。40年来,我国南极考察一路风雪兼程、筑梦冰原,取得了哪些成果?又面临着哪些挑战?不久前,我国南极科考团队设计的六足机器狗崭新亮相,定制的鞋子、特殊保温处理的电池,让考察队员

科考队员溶洞失联69小时后获救 专业人士:地形未知 比7年前泰国洞穴救援难度大

2月25日,据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本月初,两名科考队队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洞靖镇那峨村的溶洞内潜水时失联,后经当地公安、应急等多部门69个小时的联合搜救,最终成功将失联队员营救出来,引发关注。2月26日,参加过多次溶洞救援的专业人士宋先生(化姓)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溶洞内、尤其是溶洞内的水下地形非常复杂,且很多水域的水体浑浊,以目前的技术条件,水下机器人无法替代专业人员完成救援

海拔5005米!深圳市格致中学登山队成功登顶岗什卡三峰

南都讯 记者任朝州近日,深圳市格致中学登山队在跟随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相关学者完成为期3天的高海拔生态科考后,队员刘美希、汤昊昌成功登顶祁连山东段海拔5005米的岗什卡三峰,成为第一支正式登顶技术型山峰的中学登山队伍,也标志着深圳市格致中学成为首个登山科考活动体系化落地的中学。此次登山前的科考聚焦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高寒草甸的生态恢复。队员们初步拟定两方面的研究主题: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