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69小时!2名科考人员在广西溶洞内成功获救 广西百色的溶洞资源十分丰富,吸引不少科考人员前来探索。然而,有些未开发的溶洞内部环境复杂且暗藏危险。近日,有两名科考队队员在百色市田阳区洞靖镇那峨村活旺河源头溶洞内潜水时失联。幸运的是,经过当地多部门长达69个小时的联合搜救,失联队员全部成功获救。2月5日,一支洞穴水生生物综合科考调查队到百色市田阳区洞靖镇那峨村活旺河源头溶洞内潜水考察,当时有5人潜入水下洞穴,傍晚7时返程时,队员发现有2名同伴失 新闻 2025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
培育青少年海洋素养!“中山大学”号科考船入选珠海中大附小科普教育实践阵地 2024年12月中下旬,为传播海洋文化,激发青少年对海洋科学的热爱,中山大学海洋科学考察中心和珠海中山大学附属小学在高栏港国际码头共同举办“培育海洋素养,放飞蓝色梦想”科普研学活动。“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挂牌珠海中大附小校外科普教育实践基地。作为中山大学重要科研和教学平台及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大国重器,“中山大学”号科考船承担着科研与人才培养重任,被誉为海上“移动校园”,已获批珠海市科 军事 2025年01月18日 0 点赞 0 评论 34 浏览
南极长城站建站40周年 科研成果丰硕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当地时间20日上午,长城站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庆祝建站40周年。作为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自1985年建成以来积累了大量科研成果。在极地微生物研究方面,首次揭示了南北极海洋微生物群落特有的结构和功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通过对企鹅古生态的重建揭示了企鹅繁殖地的历史迁移过程。长城站还逐步建立起涵盖大气、土壤、水体、动植物及空间地理等领域的长期观测体系。目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4 浏览
期待值拉满!今年国之重器的目标看热血了 天问二号计划今年上半年实施发射;“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将开展它的首次科考任务;今年将推动CR450动车组试验考核;中国空间站将迎来三艘飞船……越星河、探深海,创新永不停歇,中国永不止步。2025大国重器最新剧透↓↓一起期待,也致敬所有付出!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8 浏览
随“极地”号逐冰而行 30多名参航师生站在甲板上,望着那面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心中涌起的不仅是对祖国的无限眷恋,更是对使命的坚定执着。这次科考是来自国家的需要。作为全球气候系统中的关键区域之一,北极正在发生快速变化,而这将对我国气候产生哪些影响?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更多渤海冬季海冰高密集度冰区的综合观测数据。“中山大学极地”号是我国高校首艘极地破冰科考船,具备极地全海深科考能力。有了“金刚钻”,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 新闻 2025年02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24 浏览
破冰斩浪,征途未停!联播一瞬带你看中国南极科考的热血征程 1985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建成。此后40年,经过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接力奋斗,我国已形成了“五站两船一基地”的南极考察格局。和联播一瞬一起看中国南极科考如何“硬核”突围。监制丨彭娜编导丨姚勤 陈晨剪辑丨李超越策划丨张雨妍 李伟 张斌记者丨杨理天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6 浏览
“每一步都可能是自己的最后一步”,在南极找陨石有多难? 南极有着丰富的陨石资源,目前,我国南极考察队已在格罗夫山收集到超过一万两千块陨石,而这些陨石大多是靠人工徒步收集来的。 琚宜太,一位在南极寻找陨石的科学家,他曾在无人区进行过独一无二的人生冒险,创造了中国陨石收集的奇迹,也成为年轻科考队员学习的偶像。 三赴南极 琚宜太团队带回2941块陨石春节前夕,曾参加过第35次中国南极科考、桂林理工大学研究陨石与行星物质的夏志鹏博士专门从广西赶来北京,带着自己 军事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6 浏览
广西百色:两名科考队员溶洞内失联 60多个小时后成功获救 中新网百色2月25日电 (陈秋霞 黄露婵)记者25日从广西百色市公安局获悉,近日,两名科考队队员在百色市田阳区洞靖镇的溶洞内潜水时失联,经过百色市、田阳区两级公安机关、应急、消防、急救等部门长达69个小时联合搜救,最终成功将失联队员营救出来。2月8日晚,救援人员成功将第二名被困者安全带回岸边。韦超才 摄 广西百色的溶洞资源十分丰富,吸引不少科考人员前来探索。然而,有些溶洞内环境复杂且暗藏危险。2月 新闻 2025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12 浏览
中国与新西兰载人深潜联合科考再启航 新华社惠灵顿2月21日电(记者龙雷 李惠子)在“全球深渊深潜探索计划”支持下,中国与新西兰联合科考队21日再次启航,进行两国载人深潜联合科考第二航次第二航段的项目,继续完成人类对普伊斯哥海沟的首次科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和新西兰国家水资源和大气研究所组织开展的此次载人深潜联合科考航次为期3个月,于今年初启动,目前已完成第一航段。第二航段开启后,搭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探索一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9 浏览
从白手起家到智能科考!我国南极建站40年走过硬核突围之路 2025年2月20日是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落成40周年。自南极被发现以来,这片广袤而神秘的白色世界一直吸引着人类去探索。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最低温度可以达到零下80摄氏度。一代代极地工作者勇闯“生命禁区”探索“极地之秘”。1984年12月30日,航行了52天之后,满载着591位中华儿女的向阳红10号仅凭经验和指南针抵达南极洲乔治王岛,这是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南极大陆上空。在零下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5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