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研团队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解码农药生态风险 中新网上海2月20日电 (姚雪 许婧)华东理工大学20日发布消息称,该校药学院万年峰教授课题组联合中国、意大利、丹麦、英国、法国、德国的科研人员,在国际综合性著名期刊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以长文形式,发表了研究成果“大数据解析生物多样性控害的依据与时代背景:农药对非靶标生物具有负面效应”,以极其庞大的数据量回答了“农药是否安全”这一话题。自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3 浏览
北京怀柔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年培养107名人才 新京报讯(记者赵利新)记者从北京市怀柔区获悉,该区自2015年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相关工作以来,已累计培养博士后科研人才107人。工作站现有在站博士57人,其中外籍10人。据介绍,怀柔区自2015年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相关工作以来,已连续9年推荐相关单位成功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与国内高校合作联合招收和培养博士后,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供更便捷的渠道和平台。截至目前,怀柔区已累计培养博士后科研人才 新闻 2025年02月28日 0 点赞 0 评论 14 浏览
“真的有点坚持不住了”,26岁渐冻症女生发视频求助,蔡磊回应 1月18日,来自湖南的26岁渐冻症女生陈静雯已无法说话,发视频求助蔡磊。1月19日,渐冻症抗争者蔡磊回应:“本以为可以帮到她,无奈她病情迅速进展,已不符合伦理和药物临床的入组条件。”据媒体报道,2024年10月底#26岁渐冻症女生逐渐学会面对死亡#话题登上热搜。当事人陈静雯是湖南怀化人,因长期卧床,肌肉萎缩,一米六的个子,体重只有70多斤。陈静雯称2023年年12月,一场甲流过后,她的胳膊抬起来很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6 浏览
水波比你想象的更复杂!复旦科研团队国际合作研究登上Nature 把一块石子抛入湖中,水面上会泛起朵朵涟漪。人们通常认为,水波是水面的上下振动,波的传播方向与水面振动方向垂直。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科学家们发现,水波涉及复杂的流体力学效应,能够构造丰富的拓扑矢量场用于粒子的操控。2月6日,复旦大学物理学系资剑教授、石磊教授团队联合河南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西班牙圣赛瓦斯蒂安国际理论物理中心等研究机构在Nature(《自然》)发表题为“Topologic 新闻 2025年02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23 浏览
早发现,少花钱!几滴血就可测上百种病,真的来了→ 当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面渗透到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当人工智能深度融入科学研究,会带来怎样的变革?又会开启哪些新的探索空间?AI × 疾病早筛技术几滴血就可预测上百种病仅仅通过几滴血,就能提前预知数百种疾病的潜在风险?2024年,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凭借“人类健康与疾病蛋白质组图谱”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在人工智能算法的助力下,医生只需通过简单的血浆蛋白组检测,就能提前诊断和预测疾病。据了解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4 浏览
科学研究按下“快进键” AI成为实验室里的“超级助手” 2025年伊始,DeepSeek横空出世,在全球人工智能行业掀起了惊涛骇浪。当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面渗透到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2月19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召开了“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研讨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深刻改变着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过去形成的科研壁垒,在AI面前正逐渐消失。而“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有望成为我国科研突破的重大机遇。机遇与突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4 浏览
从燕园到高原,她是北大学生年度人物 北大科考队队员、党支书优秀共产党员......她在多重身份间从容切换参与发表SCI论文13篇获国家奖学金、被评为三好学生标兵......她扎根环境科学用科研的脚步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她是2024年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生李佳瑞环境专业交叉多元李佳瑞渴望在钻研中看见多学科交叉浇灌出的学术果实在兴趣中找到了自己的热爱01始于高原丈量山川江河 仰望璀璨星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依 新闻 2025年03月03日 0 点赞 0 评论 12 浏览
2024青岛眼科医院临床科研创新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4年11月8日-10日,由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主办的“2024青岛眼科医院临床科研创新专题研讨会”于青岛香格里拉酒店召开。本次会议以“交叉融合 创新发展”为主题,邀请了来自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天津市眼科医院、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26所医院及高校的50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7 浏览
追逐太阳的南繁人 新华社三亚2月11日电 题:追逐太阳的南繁人新华社记者赵颖全早春时节,南海之滨的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记者走进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基地,只见金色阳光洒在整齐的试验田上,翠绿的稻苗随风轻摆,科研人员穿行其间专注采集数据,宛若在盐碱地上谱写绿色诗行。“南繁南繁,就是追赶太阳。”基地负责人刘士尧笑着解释,每年秋冬,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科研人员如候鸟般迁徙到海南这片热土,利用这里独特 新闻 2025年02月12日 0 点赞 0 评论 20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