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财经深一度|创新产品完善机制 沪深交易所发力民企债券融资

交易所债券市场是民企债券融资的重要场所。近年来,为畅通民企债券融资,沪深交易所积极创新产品,加强投融对接,提升民企债券融资的便利性和可得性。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目前A股近三分之二的上市公司是民营企业,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约八成公司是民企,新三板约九成是民企。资本市场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平台。近日,民营上市公司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成功公开发行5亿元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将用于

强创新、延链条:江苏民营企业扬帆“出海”

新华社南京2月28日电 题:强创新、延链条:江苏民营企业扬帆“出海”新华社记者刘巍巍步入江苏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车间,聚酯薄膜生产线上,多款产品跃然眼前。“公司产品海外市场竞争力提升,去年出口东盟货值达2400万美元,预计今年仍可延续上扬态势。”企业进出口业务负责人张丽萍说。近年来,江苏民营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延展产业链条、勇闯市场“盲区”,扬帆“出海”。南京海关统计显示,2024年,江苏民营企业

秀我中国|专访强脑科技创始人韩璧丞:创新人机共生的新未来

2023年10月举行的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开幕式上,有一幕至今令人难忘:左上臂缺失的中国游泳运动员徐佳玲,用“意念”控制智能手臂,娴熟连贯地抓握起火炬并点燃圣火。这个智能手臂,正是来自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杭州“六小龙”之一,强脑科技创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注于脑机接口产品的前沿科技企业。26日,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强脑科技创始人韩璧丞,请他畅谈脑机接口领域发展等话题。记者:强脑科技的企业愿景是

四川旺苍:数字科技助力茶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是全省重点产茶区之一。近年来,当地依托数字技术将科技融入茶叶种植、生产等环节,为茶叶增产、茶农增收、茶企增效打下坚实基础。作者:萧永航、陈居伟、李欣蔚部分画面来源:旺苍县融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修订的科普法如何有效落地?业内专家这样说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题:新修订的科普法如何有效落地?业内专家这样说新华社记者温竞华“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加强协同联动,最大程度发挥科普资源的社会效益。新修订的科普法既涉及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制度,又有科普产业发展、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内容,要及时完善配套政策制度,确保法律落地见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张勇说。新修订的科普法自2024年12月25日起施行。中国科协日前召

新华全媒+|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项目全面启动建设

新华社广州2月28日电(记者马晓澄)记者28日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28日在广州全面启动建设。建成后,冷泉装置将为探索深海极端环境下的生命起源及可燃冰等深海资源的绿色开发等前沿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提供先进的平台支撑,成为我国在深海科学研究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冷泉装置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承担建设。项目包含“海底实验室分总体”“保真模拟分总

耐心资本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持久动力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金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连日来,记者在上海、广东、江苏等地调研发现,多地正积极探索创新金融制度供给,让耐心资本做民营企业“长跑搭档”,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持久动力。■瞄准硬科技 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2024年上海启动运行总规模1000亿元的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母基金和未来产业基金,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

首批13家外资企业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试点批复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2月28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向北京、上海、海南、深圳四地13家外资企业发放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试点批复。相关企业按照批复内容,可开展互联网接入、信息服务等增值电信业务。工业和信息化部介绍,截至2025年2月底,我国已有超过2400家外商投资电信企业,较2024年同期增长30%。此次获得经营试点批复的13家外商投资企业,其母公司多为知名跨国企业,开展相关业务后将为我国消费者带来

行业大展GETshow圆满落幕!订单总额突破400亿

2月27日,为期四天的全球灯光音响行业盛事——2025年广州(国际)演艺设备、智能声光产品技术展览会(GETshow)圆满落幕。作为演艺设备行业顶级展会,本届GETshow以突破性的13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3大主题展馆规模,吸引了来自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个专业观展团,累计接待专业观众近11万人次,订单总额超400亿,彰显了行业蓬勃发展的强劲动能。以创意展现行业新技术作为全球最具规模和影

找矿用上哪些“黑科技”

图①:“航空地质二号”直升机。   图②:科研人员正在运用地球化学技术开展研究。图③:技术人员正在放飞无人机执行勘探任务。   图④:科研人员在开展野外地质调查。   以上图片均为受访单位提供随着航空遥感、地球化学、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地质勘探已迈入上天入地、透视地球的新阶段。“天空之眼”扫描地层、“元素密码”破解矿脉、“数字建模”重构地形、“算法推演”锁定铜矿……层出不穷的找矿“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