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说生成式人工智能可快速分析染色质三维结构 新华社华盛顿2月3日电 染色质是人体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质的结构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不同细胞的不同功能。美国一项新研究说,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帮助分析染色质三维结构,比传统实验方法更加高效便捷。据介绍,染色质是细胞核内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等形成的复合物,具备复杂结构,使得展开后约2米长的DNA链条能够塞入直径仅为百分之一毫米的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结构差异会导致被有效表达的基因不同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16 浏览
日本研发出人类肌肉驱动的机械手 日本东京大学与早稻田大学研究人员联合研发出了由人类肌肉驱动的长达18厘米的机械手。他们认为,这种技术可以推动未来生物混合假肢的发展。据报道,研究人员将在实验室中培育的多条纤细肌肉组织捆绑在一起,连接至机械手上,在电刺激作用下,肌肉可以带动机械手移动物体,还能让机械手比出剪刀手手势。在生物混合体和假肢领域,这是向新的逼真度和可用性迈进了一大步。 东京大学在官网上发布新闻稿中说,通过这种多条捆绑的方式 新闻 2025年02月28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
用AI设计出全新酶 新华社洛杉矶电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利用人工智能(AI)设计出了具有天然酶关键特征、可介导多步反应的全新的酶。业内专家评价其为“酶工程领域的一个里程碑”。酶是一种高效生物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医学、化工、农业等领域。然而,大部分天然酶制备困难,稳定性差,催化条件苛刻,难以大规模应用。据美国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介绍,其早期研究专注于调整现有酶的结构,以创造出催化效率更高 新闻 2025年02月24日 0 点赞 0 评论 22 浏览
AI立功 2000年碳化古卷首次“露真容” 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 在AI(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英国一实验室研究人员首次以虚拟方式“展开”2000年前的一个碳化纸莎草卷。在此之前,一代代的学者和科学家们为破解这些古卷的秘密已努力了250多年。2024年1月16日,在埃及东部省卡拉姆斯村,村民赛义德在自家的纸莎草纸制作作坊整理草纸。新华社发(艾哈迈德·戈马摄)据美联社5日报道,18世纪50年代,考古人员在现意大利境内的古罗马小城赫库兰尼姆一座豪 新闻 2025年02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27 浏览
科普|为什么“哎哟”不需要翻译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李雯)法国研究人员近日在《科学美国人》月刊上撰文说,其研究表明,人们在情绪激动或经历痛苦时发出的声音“哎哟”可能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可以跨越文化和语言且不需要翻译就可以理解的。人类非常擅长声音表达,除了说话以外,傻笑、呻吟、抽泣或尖叫等声音被科学界称为非语言发声。此外,还有一些感叹词可以表达情感,比如独立单词“哎哟”或“哇”,它们在语法上不与其他单词组合在一起。想象一下,如 新闻 2025年03月03日 0 点赞 0 评论 18 浏览
人工智能助力新模型实时监测全球珊瑚礁状况 新华社堪培拉2月14日电(记者章建华 李惠子)南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借助人工智能,开发出一个可对全球珊瑚礁进行实时监测的模型,以实现早期干预,减缓气候变化对珊瑚礁的危害。该研究结果日前发表在新一期学术期刊《电子学》上。珊瑚礁作为世界上最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消亡。过去两年中,全球75%的珊瑚礁经历了会导致白化的高温威胁。澳大利亚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2016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19 浏览
2024年中国和世界“双十大”科技新闻揭晓(科技自立自强) 制图:汪哲平图为嫦娥六号首次在月球背面采样示意图。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供图1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两院院士评选2024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江苏南京揭晓。入选的科技进展直接触碰科技最前沿,涵盖视觉芯片、细胞疗法、大洋钻探、低温制冷、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表明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极限正不断拓展。——编 者2024年影响人类的科技进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6 浏览
美国各界:美国政府削减科研经费危害重重 近期,美国新一届政府大幅削减科研经费,引发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科学家的担忧。他们日前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表示,削减科研经费可能会对创新以及公共卫生领域产生长期影响。纽约大学和平研究与教育项目主任托马斯·希尔告诉《中国日报》,他在哥伦比亚、利比亚和摩尔多瓦开展的为期四年的和平建设计划突然被叫停。“我们一直在美国国务院的资助下推进项目。现在,负责资助的那个部门不复存在,我们根本没有资金可用。”他 新闻 2025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
四川黄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百合新物种黄龙百合 研究人员:是极其重要生物资源 据黄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月16日消息,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西南山地植物多样性格局与保护创新团队联合黄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四川省西北部的黄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并命名了一个全新的百合物种——黄龙百合(Lilium huanglongense T.Wang et Y.D.Gao)。这一重要发现发表于国际植物学期刊《PhytoKeys》,为区域生物多样性研究增添了新篇章。黄龙百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4 浏览
气候变化致格陵兰冰盖裂缝加速发展 新华社伦敦2月5日电 英美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警告说,受气候变化影响,格陵兰冰盖裂缝发展速度加快。这可能会导致格陵兰冰盖冰损失量增加,推动冰川向海洋移动,加剧海平面上升。格陵兰冰盖是仅次于南极冰盖的世界第二大冰盖。如果整个格陵兰冰盖融化,足以使全球海平面上升7米。已有数据显示,自1992年以来,格陵兰冰盖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约14毫米。 为进一步探明格陵兰冰盖融化情 新闻 2025年02月06日 0 点赞 0 评论 29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