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

文化自信推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

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书页次第翻开,民生福祉的篇章精彩纷呈,倾注着人民领袖的心血智慧与擘画领航。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辽宁。在沈阳大东副食品商场,见到拎着大包小包的市民,问问“年货置办齐了没有”;碰到戴着眼镜的孩子,叮嘱“加强户外锻炼”;见到市场管理人员,强调“保障食品安全”……一句句暖心关切,连起领袖和百姓的心。“家事国

深刻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予以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维护人民健康的坚定决心。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理解把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任务举措,进一步健全中国特

一习话丨保持定力增强信心 总书记鼓励民企“做强做优做大”

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时隔六年,党中央再次专门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从2018年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三个没有变”,到此次座谈会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党中央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鲜明表态一以贯之。两次座谈会上,总书记都鼓励民营企业家在风险、困难、挑战面前保持定力、增强信心。这份定力和信心来自我国社会生产力跃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来自我们拥有量

让民生温暖充盈在生活的细微处

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 题:新华社经济随笔:让民生温暖充盈在生活的细微处新华社记者姜琳、黄垚连日来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上,一份份新年“民生清单”备受关注。与往年相比,记者发现,各地列出的重点民生事越来越实、越来越具体。从加装中小学教室空调、午休椅,到新增小区充电桩、智慧洗车站;从设置老年用餐点、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到增加24小时开放公厕、平价商店;从设置“生育友好岗”,到免费为0至6岁儿童筛查孤独症、

高质量发展故事汇丨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出现了逆全球化思潮,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政策。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什么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我们需要怎样的开放合作?人民日报经济宣传融媒体品牌栏目“高质量发展故事汇”2025年第1期即将推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为您解读。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在党的建设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成就,对于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