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2个大型真菌新物种

新华社福州2月20日电(记者张华迎)记者日前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获悉,该所联合江西农业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2个大型真菌新物种——双孢小蘑菇和霜盖拟疣柄牛肝菌。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分别发表在权威期刊《菌物检索》和《植物分类》。据了解,双孢小蘑菇为小蘑菇属真菌。与蘑菇科其他类群相比,该属物种的子实体普遍较小,样本采集、处理和观察难度较大

自然保护区,如何实现高水平保护?(美丽中国)

云南现有2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保护主要生态系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自然保护区,如何实现高水平保护?(美丽中国) 本报记者  杨文明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24日第 12 版) 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光。陶亦林摄(人民视觉)巡护人员在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装野生动物监测红外相机。李新明摄(人民视觉)核心阅读目前,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

突尼斯海关解救十只被走私大火烈鸟

中新网北京2月11日电 据英国广播公司2月11日报道,突尼斯海关部门日前成功抓获了一伙试图将十只濒临灭绝的大火烈鸟从突尼斯贩运出境的犯罪分子,使得这些珍稀火烈鸟得到救助。突尼斯警方9日在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边境附近,抓获了这伙犯罪分子,他们将上述十只大火烈鸟塞进板条箱,将其翅膀、腿和躯干捆绑,并“装上一辆挂着突尼斯车牌的卡车”。突尼斯海关方面透露,目前这些大火烈鸟已经安全返回其自然栖息地,“这是突尼

我国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大熊猫野外种群增至近1900只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2025年3月3日是第12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陆生脊椎动物约3100种,已定名昆虫13万种;有高等植物3.8万余种,其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4000余种。根据最新监测结果,大熊猫野外种群总量由上世纪80年代约1100只增长至近1900只,雪豹恢复至1200多只,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分别由2017年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初的27

离谱!行李箱藏60只活体鸟过关,被罗湖海关查获

据“海关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深圳罗湖海关查获旅客违规携带外来物种黄额丝雀60只进境案。当日17点左右,罗湖海关关员在对进境旅客进行监管时,发现一名旅客神色紧张、举止异常,随即对其进行拦截检查。经检查,在当事人行李箱中发现扎有气孔的盒子5个,其中分别装有活体鸟类12只,共60只。经深圳海关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鉴定,该批活体鸟类为黄额丝雀,在我国无自然分布,属于外来物种。海关提醒,根据《中华

时隔8年,日本再次将朱鹮归还中国!

日本环境省于 10 月 24 日宣布,将把新潟县佐渡市出生的 16 只朱鹮归还给中国。这一举措,犹如一座连接中日两国的生态桥梁,承载着希望与友好。中国方面将于 10 月 29 日访日,在佐渡市的朱鹮交流会馆举行庄重的交接签署仪式,而 31日这些珍贵的朱鹮将踏上前往北京的旅程。这是自 2016 年以来,时隔8年再次进行的朱鹮归还活动,意义非凡。根据中日双方的备忘录,日方从中国提供的朱鹮所繁育的后代中

时隔40余年,北京再次发现鱼类新物种“北京花鳅”

北京地区时隔40余年再度发现鱼类新物种——北京花鳅(Cobitis beijingensis)。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团队通过野外工作采集、确认了这一新种。这是在全球范围内首次以新式拼音“Beijing”命名的鱼类物种。日前,相关研究成果在《动物系统学与演化》上发表。北京花鳅(Cobitis beijingensis)的正模标本。受访者供图鱼类新物种北京花鳅被确认北京花鳅体长约5厘米左右,躯干布

发现新物种!鱼市上有,你可能吃过!

我国南海发现鱼类新物种——幽灵方头鱼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学与中国海洋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在海南陵水至西沙群岛之间水深约200米的陆坡区域发现了鱼类新物种——幽灵方头鱼。这是首个由我国科研工作者发现的方头鱼科新物种,相关研究成果于2月12日在国际动物学杂志《生物钥匙》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硕士研究生黄皓晨表示,方头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种,因其头部形若马头,方头

澳大利亚发现新型蜘蛛 被列为世界上最毒蜘蛛之一

据英国《都市报》报道,澳大利亚官宣发现一种新型蜘蛛,被取名为“big boy”,是世界上最毒的蜘蛛之一。悉尼漏斗网蜘蛛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毒的蜘蛛,造成至少13人死亡。被悉尼漏斗网蜘蛛咬后可能会出现疼痛、肌肉痉挛、出汗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未能及时治疗,可能还会致死。漏斗网蜘蛛的形状和大小各异,在悉尼和周边的郊区可以看到许多漏斗网蜘蛛的变种。但根据期刊《BMC生态学与演化》上的一项新研究,这

贵州雷公山发现新物种魏氏纤树蛙

中新社贵阳3月1日电 (袁超 李悦 唐相楠)记者1日从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近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一种两栖动物新物种——魏氏纤树蛙(Gracixalus weii)。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贵州的生物多样性,对研究两栖动物进化也具有重要意义。该新物种隶属无尾目树蛙科纤树蛙属,是贵州省境内首次发现的纤树蛙属物种。该树蛙的种加词“weii”是为了向贵阳学院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