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工笔“画”出绿色产业 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近日举行的“山东手造”助力乡村振兴精品展上,山东省巨野工笔牡丹画再次成为参观者争相“打卡”的亮点之一。对于如何推动下一步工作,巨野县书画院院长程军伟告诉记者:“与高校合作,发挥双方优势,加强沟通联系、畅通对接渠道,在书画人才培训、博士站提升、文创产品设计和开发、AI和巨野工笔牡丹画大数据开发和应用、教学实践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持续增强巨野工笔牡丹画产业的吸附 新闻 2025年02月25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
“媒”好菏泽|一天两次登上《经济日报》,聚焦这两件事! 中国山东网·新感知2月25日讯2月25日,《经济日报》2版和8版两次聚焦菏泽,刊登《全国人大代表徐凤秋:画出乡村好图景》《携手共护母亲河》两篇文章。《全国人大代表徐凤秋:画出乡村好图景》通过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徐凤秋,聚焦“农民书画产业发展”,点赞巨野工笔牡丹画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携手共护母亲河》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点赞东明县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共繁荣的富民强县之路 新闻 2025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23 浏览
《经济日报》同日两次聚焦菏泽:特色产业与生态治理交出“亮眼答卷” 大众网记者 王佳 菏泽报道2月25日,《经济日报》第2版和第8版分别刊发了《全国人大代表徐凤秋:画出乡村好图景》和《携手共护母亲河》两篇文章。两则重磅报道一天之内同登《经济日报》,巨野工笔牡丹画以丹青妙笔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东明黄河生态廊道建设让“母亲河”焕发新颜,这不仅彰显了菏泽在特色产业与生态治理领域的双突破,也折射出这座鲁西南城市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创新实践正获得外界的持续聚焦。看特色产 新闻 2025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20 浏览
府东街丨从牡丹、汉服到工笔画,菏泽何以“出海”又“出圈”? 编者按:《府东街》是大众网菏泽打造的时政栏目,论时事,说热点,用别样视角,表达菏泽态度,呈现菏泽之变。此文是第104篇。大众网记者 刘亚 菏泽报道在新时代发展的温润东风中,菏泽牡丹带着盛唐风姿,不断向世人再现“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盛况,从出圈出彩到出海,菏泽牡丹始终以文化符号与经济引擎的双重身份,掀起一场跨越千年的“出海”浪潮;借助全球“汉服热”,菏泽市曹县牡丹汉服乘风出海,以产业繁荣带动文化推广; 新闻 2025年03月02日 0 点赞 0 评论 16 浏览
新春走基层|两支画笔点花成“金” 室外寒风凛冽,室内热火朝天。春节前夕,记者来到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的麒麟镇书画院,只见七八位妇女腰上系着围裙,俯身面向长条桌上铺开的宣纸,用手中的两支画笔描绘着一朵朵形态各异、绚丽多姿的工笔牡丹。“一支水笔、一支色笔,画师们仅靠这两支笔就可以完成勾线、分染、罩染等多个步骤,很多人都是慕名来参观、选购。”正在这里指导的巨野县书画院院长程军伟告诉记者。这是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的麒麟镇书画院外景。新 新闻 2025年01月18日 0 点赞 0 评论 29 浏览
徐凤秋代表:以画笔勾勒美丽乡村画卷 中新网济南3月2日电 题:徐凤秋代表:以画笔勾勒美丽乡村画卷作者 周艺伟从一名农家妇女到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工笔牡丹画传承人,从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到全国人大代表……30余年来,鲁西书画院院长徐凤秋凭借对工笔牡丹画的热爱与执着,用画笔勾勒出新时代美丽乡村画卷。从艺30余年的徐凤秋,先后师从刘昌杰、黄恩涛等著名画家,主攻工笔花鸟画,酷暑寒冬,终年不辍,绘画功底日渐深厚。徐凤秋在山东省巨野县 新闻 2025年03月03日 0 点赞 0 评论 22 浏览
新春走基层|两支画笔点花成“金” 室外寒风凛冽,室内热火朝天。春节前夕,记者来到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的麒麟镇书画院,只见七八位妇女腰上系着围裙,俯身面向长条桌上铺开的宣纸,用手中的两支画笔描绘着一朵朵形态各异、绚丽多姿的工笔牡丹。“一支水笔、一支色笔,画师们仅靠这两支笔就可以完成勾线、分染、罩染等多个步骤,很多人都是慕名来参观、选购。”正在这里指导的巨野县书画院院长程军伟告诉记者。这是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的麒麟镇书画院外景。新 新闻 2025年01月18日 0 点赞 0 评论 35 浏览
从乡土丹青到惊艳世界!看菏泽这里如何用一支画笔撬动45亿文化产业 2025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动巨野工笔牡丹画等做强品牌、拓展市场。”一张小小的巨野工笔牡丹画,何以出现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从3.5亿到45亿的产值跃迁,8000名农民画家用笔尖创造的奇迹正在颠覆传统认知,占据国内80%市场份额的菏泽巨野工笔牡丹画,正以中国的艺术语言完成惊艳世界的文化叙事。菏泽巨野工笔牡丹画是山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继承中国工笔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揉合现代工 新闻 2025年02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23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