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

潮汐树“返青”美如画

2025年2月24日,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红岛街道滨海滩涂,"潮汐树"呈现"返青"色彩。随着气温回升,绿藻繁殖,在潮汐的作用下,滩涂形成泛绿的"潮汐树"。(王海滨摄/光明图片) 来源:光明图片

潮汐智能机器人、凝冰预警…记者探访各地春运里的“科技范儿”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春运于1月14日拉开序幕,繁忙的交通线让人们感受到流动中国的生机和活力。人流、货流加速流动的背后,是年复一年更加智慧的交通网。春运伊始,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看看各地春运的“科技范儿”。浙江绍兴:春运里的“科技范儿” 护航团圆回家路△1月15日《经济信息联播》视频2025年春运,预计近90亿人次跨区域流动,高速、国道、农村公路,交织成人们的回家路。在浙江,有一条“聪明过

我国天文学家发现中等质量黑洞存在的关键证据

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安徽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广州大学的科研人员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首次探测到中等质量黑洞潮汐瓦解恒星事件后产生的X射线准周期震荡信号。该成果于北京时间2025年2月28日发表于《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为宇宙中存在潜伏的中等质量黑洞提供了关键证据。该项研究首次通过探测黑洞潮汐瓦解恒星事件的X射线准周期性

宇宙中为何出现“流浪”的神秘天体?天文学家最新找到答案

中新网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 孙自法 郑莹莹)在天文学界,有一类2000年才被首次探测到、近5年内观测样本陡增的神秘天体——流浪行星质量天体(Planetary Mass objects, PMOs),其究竟是如何形成的问题备受关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邓洪平研究员领导的国际合作科研团队,最新研究发现形成流浪行星质量天体的全新机制,他们认为,质量介于恒星与行星之间的流浪行星质量天体,既非传统恒星

“智能潮汐机器人”2分钟切换车道疏堵

南沙大桥上的车流和狮子洋水道的船舶来来往往。珠江奔流不息,湾区千帆竞渡。 新华社发 1月29日,南都记者从广州边检总站获悉,28日除夕是春节假期首日,总站各出入境口岸迎来客流高峰。除夕当天,入境外国人超5600人次。总站预计,春节假期期间,各口岸出入境人员将超过41万人次。 南都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来自2025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1月28日(春运第15日,农历腊月廿九),全社会跨区域

不被任何恒星所束缚 科研人员揭示流浪行星质量天体形成新机制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获悉,由该天文台邓洪平研究员领导的国际合作科研团队提出了形成流浪行星质量天体的全新机制。流浪行星质量天体是质量介于恒星与行星之间的神秘天体,并非传统恒星形成过程的产物,也不是从母恒星系统中被抛射出来的巨行星,而是通过年轻恒星的星周盘发生潮汐相互作用直接形成。这一发现对理解星团对行星形成的影响,探索恒星形成和行星形成的边界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2月27日发表在国

浙江海宁:冰冻潮汐树栩栩如生

2025年2月9日,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大幅度降温,钱塘江冰封水面,蜿蜒曲折的潮汐树被冰冻了。年复一日,日复一年,奔腾不息的钱塘江,潮流涌动,犹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钱塘江这片海洋里潮水肆虐下,形成了一一棵棵生命之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给钱塘江增添了魅力,在晨曦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引来全省各地的“飞友”都纷纷前来拍摄。以上图片:2025年2月9日在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拍摄的钱塘江潮汐树。(无人

星空有约|研究发现:恒星“拔河”能产生“流浪行星”

近年来,天文学家在宇宙年轻星团中观测到许多“流浪行星”。它们具有行星的质量,却并不被恒星引力所束缚,而是自由地在宇宙中漂浮流浪。这些“流浪行星”是怎样形成的?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邓洪平研究员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提出一个新理论:它们是两个年轻恒星的“星周盘”发生潮汐相互作用直接形成的。这一最新研究由来自香港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苏黎世大学等中外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完成,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