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一万棵新品种+明、清代牡丹王即将苏醒!今年菏泽牡丹园景区新亮点抢先看!

2025菏泽牡丹节会日益临近,2月26日,记者从曹州百花园、曹州牡丹园等景区获悉,目前大田牡丹已开始跳蕾,各景区开始进行整枝拿芽、修剪绿植、修缮设施等牡丹节会前期准备工作。“目前一些早期牡丹品种开始跳蕾,我们正在整枝拿芽,进行田间管理。”2月26日上午,曹州百花园内一片忙碌景象,牡丹专家孙文海正在带领工人对牡丹、绿植进行修剪。“自去年冬天以来,我市气温较高,利于牡丹生长,天香、迎春、丹顶鹤、蓝蝴蝶

二月二,山东人这样“抬龙头”

文|孙晓明“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也称“龙头节”。二月二,是春节谢幕前的最后一出大戏。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

命若朝霜:法律视野下《红楼梦》中的女性悲剧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对它的解读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丰富的维度,由此产生了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红学。今年出版的《命若朝霜》是一部综合法律史、社会史、法社会学和红学的交叉研究之作。这本书的作者柯岚(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从《红楼梦》中选取了十二位(类)女性角色展开分析,她们分别对应着十二个清代的法制问题。如从秦可卿绝命探究清代亲属相奸罪和威逼人致死罪,从林黛玉的委屈介绍清代女性在

东西问丨张泽兵: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何以成为“世界记忆”?

中新社南昌2月24日电 题: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何以成为“世界记忆”?——专访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张泽兵中新社记者 吴鹏泉看过《盗墓笔记》的人,应该对“样式雷”不陌生。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清代两百多年间主持设计修建皇家建筑的雷姓世家“样式雷”,不仅代表一个家族,也诉说着中国古代建筑史。从江西永修县走出的“样式雷”何以显赫?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蕴含哪些价值,为何能成

杭州:灵峰探梅

近日,浙江杭州著名赏梅地“灵峰探梅”的梅花迎来最佳观赏期,吸引大批游客前来。“灵峰探梅”位于杭州西湖西侧灵峰山下,自清代起即为赏梅胜地,目前约有5000株、100多个品种的梅花。2月23日,游人在灵峰山下赏梅。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2月23日,游人在灵峰山下赏梅。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2月23日,游人在灵峰山下赏梅。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2月23日,游人在灵峰山下拍摄梅花。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2

南池子的胡同独具皇家风范

普度寺西巷 ◎王越沿着天安门和太庙的红墙向东,在南皇城墙有南池子和南河沿两个街口。南池子和南河沿南北走向,北起东华门大街,南至东长安街,在明清时均为皇城内东南隅的街道,其东即东皇城根。此区域内原是明代帝王的御园,称东苑,又称南内、南城或“小南城”,向为皇家禁地。苏州胡同颇似江南走进南池子,一条长约600米的菖蒲河由西向东蜿蜒其间。菖蒲河古时称御沟,因河内菖蒲丛生,遂以得名。端午节时,人们在这里采菖

​遵化清代王爷坟残碑变衣帽架现身798艺术区

愉恪郡王允禑是清朝康熙皇帝的第十五子,允禑于雍正九年即1731年逝世,时年39岁,葬于清东陵以东约30公里处的北峪村,然而一件疑似其墓碑残件的石刻,近日却出现在北京798艺术区的一个展览上,变成了“衣帽架”。对于这件展品,展方仅表示“不销售”,但并未透露其来历。文物专家现场观察鉴定后认为,此残碑应为真品。北京青年报记者实地走访北峪村发现,历经近300年的风风雨雨,愉恪郡王园寝地上部分早已不复存在,

苏州海关截获1尊鎏金四臂观音坐像,属清代文物

据海关发布21日消息:近日,南京海关所属苏州海关在出境邮寄渠道查获文物1件,经鉴定为清代铜制鎏金四臂观音菩萨坐像。经查,关员2月17日在对一个出境邮件实施机检查验时,邮件图像显示异常。经人工开箱彻查,发现白色泡沫填充中包有金属制佛像1尊。经专业机构鉴定,该佛像为清代铜制鎏金四臂观音菩萨坐像,属一般文物。目前,海关已将相关线索移交缉私部门侦办。(来源:潇湘晨报综合)

武汉发现嘉庆年间房契,200多年前的“房产证”长这样

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通讯员 吴迪 何正超200多年前的“房产证”长啥样?近日,武汉市武昌区档案馆接收到一件清朝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武昌区民间房屋买卖契约,该契约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该馆负责人说,契约填补了研究空白,进一步丰富和优化馆藏档案资源结构,目前已入档妥善保管。2月22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武昌区档案馆,该馆有关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这份契约。记者注意到,这份完好无损的房屋买卖契约为白色

元宵时节的清代帝京:从节令文物看四时之景

元宵时节的清代帝京是什么样的景象?据清代潘荣陞《帝京岁时纪胜》记载,为庆贺元宵“城市张灯,自十三日至十六日永夕,金吾不禁”,京城内没有宵禁,各地悬灯,并有百戏表演。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岁时吉庆:院藏节令文物展”中,有一对“珐琅彩灯火升平图碗”,即描绘元宵佳节的景致。澎湃新闻获悉,这一展览通过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中国古代岁时文物,从“年岁时序”、“三节同乐”、“四时接应”三个单元,透过不同的节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