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壮大,新动能茁壮成长

国家统计局消息,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工业经济规模稳步扩大,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步伐明显加快,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茁壮成长,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呈现“稳、优、强、新”四大特点。一、工业经济规模稳步扩大单位数量明显增加。2023年末,全国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423.6万个,较2018年末(2018年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78.5万个,增长22.7%。分门类看,采矿

全力以赴探寻历史遗迹 新泰市圆满完成“三普”登记文物点复核工作

海报新闻记者 朱德蒙自2024年7月5日起,新泰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全面拉开帷幕。夏去冬来,截至目前,取得阶段性成果。文物普查小组坚守“应查尽查,应保尽保” 理念,全力以赴探寻历史遗迹,守护新泰千年文化遗产。新泰,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邑,文化底蕴深厚,不可移动文物种类齐全,涵盖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带来了巨大的普查挑战

我国今年将启动第三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

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记者胡璐)为了更好保护古树名木,我国将从今年开始启动第三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这是记者14日从国家林草局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今年1月出台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规定,全国绿化委员会每10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距第二次普查启动已过去10年,从今年开始启动第三次普查正当其时。”国家林草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司长刘丽莉说,条例要求强化分级管理。

陕西太阳包遗址发现西周时期遗存

记者17日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旬阳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田野调查一组近日在蜀河太阳包秦汉遗址进行复查中采集到少量红陶器残片,经文物专家初步认定属于西周时期历史遗存,可辨器型有西周陶鬲、陶盆、陶罐等,另外在遗址表面还发现一定数量的秦汉时期板瓦、筒瓦、灰陶片、加沙红陶等陶器残件,其纹饰有粗绳纹、细绳纹、蓝纹、网格纹等,以及南北朝时期的花纹砖等。图为标本照片。陕西省文物局供图蜀河太阳包遗址属于此次普查复

“每20个80后就有1人去世”?假的!罪魁祸首可能是它

“截至2024年末,80后死亡率突破5.2%,相当于每20个80后中就有1人已经去世。”“80后的死亡率已经超过70后。”你是否也被类似的观点刷屏?记者在微信平台以“80后死亡率”为关键词搜索文章,不但微信自带的AI搜索功能会向我推送这条数据,各种自媒体工作号也是铺天盖地般引用转载,甚至不少自媒体开始为80后们鸣不平,称他们为“被时代透支的一代”“被诅咒的黄金一代”。细看文章发现,大多数公众号都号

陕西近150处新发现旧石器遗址完成普查

倍甘村旧石器遗址远景一批颇有研究潜力、可望在解决旧石器考古重大学术问题方面带来新突破的旧石器遗址陆续被发现,如陕西榆林佳县的倍甘村遗址。2月7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自2024年5月“四普”工作全面启动以来,至2024年12月底,我省旧石器专项普查队已经完成近150处“三普”以后新发现旧石器遗址普查及资料录入工作,将对遗址所在市县后续旧石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翔实的科学资料和依据。在“四普”旧石器

我国工业经济新动能茁壮成长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记者从国家统计局了解到,新发布的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工业经济规模稳步扩大,发展新动能茁壮成长。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期的五年里,全国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增加了78.5万个,增长22.7%。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了45.0%。2023年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的数量分别较2018年增长62.4%、50.4%和48.5%。工业高端化

陕西文旅资源普查第二阶段工作稳步推进

近日,陕西文旅资源普查第二阶段工作按下“快进键”。省级相关单位以“起步即冲刺”的姿态,通过专项会议部署、技术下沉指导等举措,推动全省文旅资源普查第二阶段工作高效开局。 2月18日,记者从省文旅厅获悉,目前,渭南、延安、榆林、安康、商洛等市已全面启动技术培训与实地普查,全省技术指导工作覆盖率超75%,节后首周累计归集入库文旅资源数据5000余条,实现“开门稳”。 省级技术单位节后首日即召开专项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