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老年散文大赛|老家的榆树
图、文 \ 周广柱老家的乡亲们,爱在庭院里栽树,桃树、杏树、枣树、石榴树,几乎家家都栽有一两棵,既能赏花,还能吃果;其次便是榆树和梧桐树,寓意好,树形高大,是最主要的用材树木。榆树是个宝。它不仅能结出成串成串的“钱”,还有着“家中有余”的美好期盼,也曾是乡亲们的救命树。春荒的日子,家家户户清汤寡水,上顿不接下顿,为了养家糊口,到地头沟沿薅野菜、撸树叶,便成了一家老小最忙碌的事情。榆钱、榆叶、榆树皮
北京是我生命的由来和最为动情的地方
什刹海冰场上的侯磊 侯磊于儒福里过街楼 与昆曲老师张卫东于朱家溍先生家留影 与朋友们一起外出访古 侯磊著作颇丰,近期出版有北京历史文化方面的散文新著《北京繁华录》,散文集《北京烟树》也喜获“三毛散文奖”,记者就此采访侯磊,请他讲述创作故事和写作的心路历程。1983年生人的侯磊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青年作家、地地道道的老北京,祖上在北京生活了150年以上,从小学到高中始终都没有出东城区北片。他从小生活在胡
沈书枝:更想记录人心的鼓荡与激动
“正月初一的早上,空气里有种薄薄的全新的精神,仿佛被光洗过一样。每个人都对刚到的一年许下了不切实际的愿望,此刻只等新日子延展下去,慢慢又变成一样的旧日子。”这是沈书枝的家乡、皖南乡村的正月,光灿灿、新崭崭的,四下里弥漫着淡淡的甜味。 2024年7月,青年作家沈书枝的全新散文集《月亮出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月亮出来”和“山丘之上”两部分,共收录20余篇散文作品,当中既有《过年》《正月》
新春走基层|苦累永攀登——跟着泰山挑山工送货
20世纪80年代,作家冯骥才在散文《挑山工》中写道:“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扁担两头的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近年来,索道等现代设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力运货压力。但山路弯弯,沿路商户、酒店分散,挑山工仍需“点对点”送货,尤其是运送西瓜、鸡蛋等易碎物品。如今,泰山上还有10余位挑山工,平均年龄50岁。挑山工勤劳、坚韧,也乐观豁达。他们说不清山路有多少米、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