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老年散文大赛|老家的榆树

图、文 \ 周广柱老家的乡亲们,爱在庭院里栽树,桃树、杏树、枣树、石榴树,几乎家家都栽有一两棵,既能赏花,还能吃果;其次便是榆树和梧桐树,寓意好,树形高大,是最主要的用材树木。榆树是个宝。它不仅能结出成串成串的“钱”,还有着“家中有余”的美好期盼,也曾是乡亲们的救命树。春荒的日子,家家户户清汤寡水,上顿不接下顿,为了养家糊口,到地头沟沿薅野菜、撸树叶,便成了一家老小最忙碌的事情。榆钱、榆叶、榆树皮

乙巳新春 年味书单

新春到来,南都的编辑、记者为读者精选了一批有内涵、有格调的年味新书,这些书聚焦春节,能让大家充分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其中有文化名家对春节民俗的深入阐述,有“老外”对近代中国节日氛围的追怀,有对年画、赶集的细腻呈现,还有给小朋友们阅读的春节主题优秀绘本,为你的新年增添文化的气息。 《过年书》 冯骥才著,作家出版社2025年1月版,58.00元。   《过年书》是著名小说家、民俗学家冯骥才关于

北京是我生命的由来和最为动情的地方

什刹海冰场上的侯磊 侯磊于儒福里过街楼 与昆曲老师张卫东于朱家溍先生家留影 与朋友们一起外出访古 侯磊著作颇丰,近期出版有北京历史文化方面的散文新著《北京繁华录》,散文集《北京烟树》也喜获“三毛散文奖”,记者就此采访侯磊,请他讲述创作故事和写作的心路历程。1983年生人的侯磊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青年作家、地地道道的老北京,祖上在北京生活了150年以上,从小学到高中始终都没有出东城区北片。他从小生活在胡

沈书枝:更想记录人心的鼓荡与激动

“正月初一的早上,空气里有种薄薄的全新的精神,仿佛被光洗过一样。每个人都对刚到的一年许下了不切实际的愿望,此刻只等新日子延展下去,慢慢又变成一样的旧日子。”这是沈书枝的家乡、皖南乡村的正月,光灿灿、新崭崭的,四下里弥漫着淡淡的甜味。 2024年7月,青年作家沈书枝的全新散文集《月亮出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月亮出来”和“山丘之上”两部分,共收录20余篇散文作品,当中既有《过年》《正月》

千岩万壑不辞劳

谢冕近照。  肖梦涯摄2022年3月11日,谢冕住院期间写作《换骨记》的手稿。谢冕新作书影。新年伊始,93岁的谢冕先生一口气出版《碎步留痕》《花事》《为今天干杯》,不禁令人感叹其旺盛的创造力和对文学恒久的痴情。谢冕先生出生于1932年,今年整整93岁了。他写诗、评诗、教诗、选诗、研究诗,一辈子没离开过中国新诗,为中国当代诗歌作出了卓越贡献。谢冕先生有三重身份,但他的价值,又不仅在于这三重身份。他的

白阿莹同志逝世

《陕西日报》消息,陕西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陕西省政府原副省长,陕西省总工会原主席、党组书记,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第十一次、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陕西省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白阿莹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5日在西安逝世,享年71岁。白阿莹(资料图)公开信息显示,白阿莹,1955年4月生,男,汉族,陕西铜川人,1972年12月参加工作,197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

新春走基层|苦累永攀登——跟着泰山挑山工送货

20世纪80年代,作家冯骥才在散文《挑山工》中写道:“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扁担两头的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近年来,索道等现代设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力运货压力。但山路弯弯,沿路商户、酒店分散,挑山工仍需“点对点”送货,尤其是运送西瓜、鸡蛋等易碎物品。如今,泰山上还有10余位挑山工,平均年龄50岁。挑山工勤劳、坚韧,也乐观豁达。他们说不清山路有多少米、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