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市场

证监会发布证券违法犯罪指导性案例:2家涉案上市公司已退市

2025年2月2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4宗证券行政违法案例,其中行政违法案例选取了欺诈发行、信息披露违法、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等重点案件类型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案件,彰显“零容忍”、严监管理念。南都·湾财社梳理发现,4宗违法案例涉及了3家上市公司,分别为宜华生活、泽达易盛以及梅花生物。目前,除梅花生物外,其余两家上市企业均已退市。案例一:宜华生活指导性案例1号的关键词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企业存在三项违

吴清:严惩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违规减持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吴清:严惩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违规减持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财联社2月24日电,证监会主席吴清在《新型工业化》发布《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 更好服务新型工业化》文章表示,持续改善资本市场生态。落实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要求,严惩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违规减持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市场“三公”,促进强本强基。同时,鼓励践行“五要五不”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督促上市公司、行

最高检:近年来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交易类犯罪仍然多发

央视网消息:2月21日,最高检经济犯罪检察厅厅长杜学毅在“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发布会上表示,从近年来检察机关案件办理情况看,证券犯罪具有“两多一复杂”的特点。一是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交易类犯罪仍然多发,部分行为人利用信托计划、场外期权等金融工具实施犯罪,场外配资、专业操盘、荐股“黑嘴”、分仓软件开发等黑灰产业链参与违法交易。二是欺诈发行、违规披露信息等涉财务造假犯罪

过去三年起诉私募基金犯罪598件2805人

记者从最高检与中国证监会2月21日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至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私募基金犯罪598件2805人,最高检挂牌督办三批24件重大涉私募基金犯罪案件,已有16件提起公诉。对以私募之名非法集资,挪用、侵占私募基金财产,利用私募基金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助于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为私募基金充分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提供法治保障。

最高检:依法加大对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惩处力度

最高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厅厅长杜学毅2月13日受访时介绍,近年来,证券期货违法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趋势:——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传统交易类犯罪仍然多发,近三年在证券犯罪案件中占比均达70%以上,利用FOF基金、信托计划等金融工具以及非法场外配资积聚资金优势,掩饰资金来源,犯罪手法愈加隐蔽。——欺诈发行、违规披露、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等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件数量大幅攀升,其中,2024年1月至1

过去三年起诉私募基金犯罪598件2805人

【过去三年起诉私募基金犯罪598件2805人】财联社2月21日电,记者从最高检与中国证监会2月21日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至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私募基金犯罪598件2805人,最高检挂牌督办三批24件重大涉私募基金犯罪案件,已有16件提起公诉。对以私募之名非法集资,挪用、侵占私募基金财产,利用私募基金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助于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为私募基

中国证监会:对恒大地产财务造假案罚款超40亿元

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在2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透露,证监会对恒大地产财务造假案罚款超40亿元。“去年,证监会办理各类案件739件,作出处罚决定592份,罚没款153亿元,超过上一年两倍,其中对恒大地产财务造假案罚款超40亿元,会同财政部对恒大地产案审计机构开出4.41亿元的同类案件‘史上最大’罚单。”李明介绍,证监会不断强化对欺

证监会:去年处罚操纵市场案42件,案均罚没款1.2亿元

南都讯记者刘嫚 发自北京 2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举行“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新闻发布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李明介绍,2024年证监会处罚操纵市场案42件,案均罚没款约1.2亿元,居各类案件罚没金额之首,今后还将对此类违法行为持续加强打击。李明称,证监会聚焦执法重点,不断强化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违规减持、操纵市场等投

证监会发布第一批行政指导性案例

2月21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证监会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发布第一批行政指导性案例。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在发布会上表示,这4宗案例涵盖财务造假、欺诈发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主要违法类型,体现严肃整治重点领域违法行为的决心,彰显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监管态度。李明说,对于执法个案中的证据采信、法律适用、法益平衡等具体问题,证监会在依法行政前提下,更多站在保护投资者的角度,既做好“技术判

经济日报:莫让AI成为操纵市场的工具

“某公司持股DeepSeek”“某公司战略投资DeepSeek”“某公司与DeepSeek有业务合作”……近段时间以来,大量不实信息以截图形式在各投资平台传播,引得涉事上市公司相继发布澄清公告,掀起不小风浪。看似言之凿凿、有理有据的信息,竟是谣言。难免令人生疑,是技术漏洞,还是故意为之?是否存在市场操纵?技术漏洞,确有可能。AI大模型底层运行逻辑,即基于投喂的“食材”生成内容,如果不是真材实料,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