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拉索”:在世界屋脊观天 一场持续几百秒的极亮伽马暴,经过长距离“飞行”来到地球,“就像宇宙中有人打开了一支手电筒亮了几分钟,20亿年后恰好照在我们身上。”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扈永顺在北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一间静谧办公室内,研究员曹臻坐在电脑前,实时掌控着四川稻城海子山上“拉索”的动向,后者接收的是宇宙中不断射向地球的宇宙线。曹臻是“拉索”项目首席科学家,也是让我国在国际宇宙线研究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科学家中 新闻 2025年02月25日 0 点赞 0 评论 25 浏览
目标月球南极!嫦娥七号任务有哪些特殊之处 过去一年,鹊桥二号绕月搭桥,助力嫦娥六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随着嫦娥六号任务的圆满完成,嫦娥七号任务也已经被提上日程。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26年发射嫦娥七号月球探测器,前往月球南极寻找水冰。为什么要去月球南极寻找水冰?目前任务进展情况如何?本次任务又有哪些难点看点?中国探月四期工程包括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2024年,嫦娥六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七号的主要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36 浏览
国际最新研究检测到迄今最高能宇宙中微子 或来自银河系之外 中新网北京2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粒子物理学论文称,研究人员提出了证据,检测到迄今发现的最高能宇宙中微子,其能量估计比此前检测到的任何中微子高约30倍。这一粒子物理学研究重要结果由欧洲立方千米中微子望远镜(KM3NeT)合作项目报告,项目团队认为,这些粒子来自银河系之外,但其准确来源尚不明确。该论文介绍,中微子是一种基本粒子,极少与物质中的亚原子成分(如质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30 浏览
在地下2400米,“倾听”暗物质(来自科研一线的声音) 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和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以下简称“锦屏大设施”)内,我们正以独特方式迎接新春。我们选择在深地“仰望星空”,是因为这里能提供辐射更低的环境。暗物质探测,信号弱、难度大,我们需要一个极为安静的场所,一个“地底音乐厅”,来倾听宇宙里最美妙的音乐。在锦屏大设施三大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屏蔽平台之一的大型低温液氮屏蔽装置,我们正在进行液氮灌注。虽然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9 浏览
天问二号探测器运抵发射场,计划今年上半年实施发射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月20日,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天问二号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实施小行星2016HO3伴飞、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311P伴飞探测等多项任务。目前,发射场设施状态良好,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发射前各项测试准备工作,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实施发射。小行星2016HO3被称为“地球准卫星”,稳定运行于地球轨道附近,其公转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接近,保留着太阳系诞生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9 浏览
欧航局“盖亚”探测器首次通过恒星摆动现象发现新行星 欧洲航天局2月4日宣布,研究人员利用欧航局“盖亚”空间探测器数据发现一颗巨大系外行星“盖亚-4b”和一颗褐矮星“盖亚-5b”。这是“盖亚”探测器首次通过恒星摆动现象发现新行星。“盖亚-4b”和“盖亚-5b”都围绕低质量恒星运转,这种情况被认为是极其罕见的。(新华社) 新闻 2025年02月06日 0 点赞 0 评论 33 浏览
天问二号探测器运抵发射场 据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月20日,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天问二号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实施小行星2016HO3伴飞、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311P伴飞探测等多项任务。目前,发射场设施状态良好,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发射前各项测试准备工作,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实施发射。小行星2016HO3被称为“地球准卫星”,稳定运行于地球轨道附近,其公转周期与地球公转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43 浏览
只有12人去过月球,月球表面却有200吨垃圾,到底是谁丢的? 说出来你可能不敢相信,月球上已经有接近200吨人类所制造出来的垃圾。明明目前只有美国6次载人登月,一共也不过12个地球人登上月球。即使他们把“屎尿”这种生物垃圾都扔在月球上,也不会产生上百吨的“生物垃圾”。那些垃圾又从何而来呢?其实,在美国阿波罗11号载着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前,人类已经不止一次向月球“扔垃圾”。1959年9月,苏联在总结了不久之前没能按照计划撞击月球的月球一号经验,又发射了月球二号 军事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6 浏览
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为何一变再变?如何防御?专家解读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最近,一颗名为2024 YR4的小行星,因存在撞击地球的概率而持续登上热搜。目前,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局最新的天文观测结果,小行星2024 YR4撞击地球的概率已被调整为“接近为零”。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一变再变,是因为科学家根据地面天文观测确定小行星的初始状态后,再结合太阳系的高精度模型,预报未来任意时刻小行星的位置。随着观测数据不断积累,对撞击概率的预测也会越来越准确。不必 新闻 2025年02月25日 0 点赞 0 评论 25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