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

订单已排到明年1月!浙江义乌“蛇”年节庆用品提前走俏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距离2025年春节还有两个多月,但在浙江义乌,蛇年生肖节庆用品早已摆上货架,火热喜庆的氛围已经开始拉开序幕。走进义乌商贸城的节日饰品区域,各类节庆用品琳琅满目,传统的蛇年福字、春联等迎新饰品格外喜庆。记者走进一家年画门店,店内摆放着上千款含蛇元素的年画节庆用品。店员们忙着在线上、线下对接订单、安排工期。据介绍,节庆用品的旺季通常从10月底持续到年底,由于2025年春节较

年味里的中国——春节文化传承发展新闻扫描

“过好春节意味着新一年有一个好的开端,家家户户幸福生活、老老少少开心快乐,就是人间美景。”春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凝结着中国人民的集体情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弘扬包括春节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继承传统而富有灵魂,因与时俱进而富有生命。透过乙巳蛇年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我们感受春节的意蕴在悠远积淀中历久弥新。年味更浓了在传承和发展中厚植春节文化内涵除夕夜,一棒“铁花”冲

99幅年画作品在长沙展览,现存最早木版画之一《四美图》亮相

左汉中年画收藏与创作展开幕。本文图片受访者提供1月17日上午,一场以年画为主题的展览在湖南湘江新区城市馆开幕。99幅风格各异的年画作品集体亮相,为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浓厚的年味气息。春节最近被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年画曾是春节的“标配”。在数千年漫长的农耕社会,人们将一切美好的愿望与憧憬,浓缩在一幅幅的图画里。现场展出的年画年画是从图腾崇拜和民间信仰的源头出发,逐步演变为以祈

团圆年|年画“画年” 点染华年

编者按: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新气象、开创了新局面。一个个文化遗产从传统到现代,连接历史与未来,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生动文化名片。央视网《联播+》栏目特推出“薪火相传”系列策划,从文化传承中感受中华文脉底蕴。古语云,“无画不年”。从镇恶驱邪的门神画,到娃娃抱鱼、五谷丰登等祈福画,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反映社会主义建设

红火的年集

如果集市是有色彩的,那么年集一定是火红的。如果集市是有温度的,那么年集一定是热气腾腾的。年的气息早早就来了。顺着风的方向溯源,在熙熙攘攘的乡村大集上豁然开朗:年味是从年集上传来的。最有年味的当数春联、香烛、红灯笼、窗花、年画和各种挂件。一排排挂在帷帐上的大红对联,似乎在演绎千门万户的新年景象,它们站成了宏大的几面墙。墨迹油亮的字落在鲜艳的红纸上,就像燕子衔来了春天。每一副对联都擎着各自的使命和祝福

2025世界年|非遗春节⑤:贴年画,文化装饰的视觉瑰宝

年画是中国春节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鲜艳的色彩、吉祥的寓意和生动的画面,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凝聚着民间艺人的智慧与才能。年画不仅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也记录了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历史变迁。2025月1月28日,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龙井村,村民正在贴年红,迎新春,年味十足。2025年1月30日,小朋友在江苏南通如皋市“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上体验春节木

非遗中的年味!绵竹年画节开幕,1200余名演员再现年画《迎春图》场景

▲绵竹年画节现场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三,第二十四届绵竹年画节在四川绵竹举行。本届年画节以“我们的年,世界的年,到绵竹过中国年”为主题,吸引了众多群众和游客前来参与,共同体验绵竹民间迎春习俗的盛况。28个方阵,1200余人再现年画《迎春图》场景22日上午9点30分,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声,年画节民俗巡游表演正式拉开序幕。28个巡游表演方阵、1200余名演出人员身着节日盛装,立体再现了绵竹年画《迎春图

中国四大年画的特点(延伸阅读)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天津西青区杨柳青镇因漕运而兴。据天津西青区档案馆文史专家杨鸣起介绍,杨柳青年画的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绘制工艺复杂。从印墨线开始,通过浅墨线和几种主要颜色的多次印刷后,才形成画坯子,后面还有复杂的彩绘过程,仅仅脸面一个部位的彩绘就有15道工序。二是文人画家参与创作。清代中叶以后,一批文人画家参与年画创作,将国画技法运用到年画创作中,赋予杨柳青年画更丰富的内容以及浓郁的中国传统味道。

铁东街道组织开展“赏年画·过大年”主题活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2月11日电(记者 刘锡菊)赏年画,寻年俗,喜庆祥和迎新春。为丰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化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营造文明祥和的节庆氛围,铁东街道广泛开展“赏年画·过大年”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最初是为了驱邪避祟、祈福迎祥而贴于门楣之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年画的内容逐渐丰富多样,不仅限于门神,还涵盖了吉祥图案、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戏曲人物等,每一幅都蕴含着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