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

停火协议第一阶段生效 加沙流离失所者彻夜未眠急切返乡

根据加沙地带停火协议,加沙地带流离失所民众将获准返回家园。19日在停火协议第一阶段生效当天,加沙地带的道路上随处可见启程回家的巴勒斯坦人。萨利姆是一位在加沙地带中部城市代尔拜拉赫避难的流离失所者,他说,哪怕在废墟上搭帐篷,也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加沙城。流离失所者 萨利姆:我发誓,昨晚我没睡觉,我一直在等停火生效这一天到来。我们得知停火生效的消息,终于能回家了。当然,我们的家早没了,但我们会搭个帐篷,住

新春走基层|人勤春早,喜看家乡新变

编者按:人勤春来早,实干正当时。跟着春天的步伐,人们离开家乡,踏上返岗的路程,行囊里装着的,除了故乡的味道,还有对于家乡新变的感受。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童年熟识的田野、果园、菜地、山岭,早已变了模样。现代农业技术在田间地头广泛应用,工厂企业在营商沃土中茁壮成长,清洁能源随着海风涌入千家万户,一幅幅新图景汇聚成家国之变。本报今日推出“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邀您一同感悟齐鲁山海间的时代脉动。孩童山乡学拓

广东老家亲人追忆黄旭华院士:他献身祖国也深爱家乡,从没忘记过我们

极目新闻记者 杨锦英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2025年2月6日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2月7日至8日,位于广东揭阳玉湖镇新寮村的黄旭华旧居迎来大量本地市民献花,人们将哀思寄托在一束束菊花花束中。新寮村是黄旭华祖籍家乡之所在。黄旭华投身祖国核潜艇事业后隐姓埋名,曾经30年未回过广东,但他对家乡的思念一刻未曾停止,这些年来他多次回乡省亲。“叔叔返乡

滨州职业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学子寒假社会实践纪实

大众网记者 李伟 通讯员 侯磊 刘治刚 孟蔷 高文静滨州报道寒假期间,滨州职业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的学子们没有选择宅在家中,而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青春书写责任担当。他们或返回家乡,助力乡村振兴;或参与“青鸟计划”,服务地方发展;或加入“三下乡”队伍,将科技文化送到基层。在实践中,他们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风采。返乡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回到家乡,看到熟悉的

(新春见闻)新疆少年乐队以国风原创“唱响家乡”

中新社新疆奇台1月31日电(胡嘉琛)“月影羌笛怨秋风,耿恭疏勒入梦中……”14岁的包梓默手指在琴弦上快速扫过,用戏腔唱着诗韵十足、歌词对仗的歌曲。他的身旁是几名用架子鼓、古筝等乐器进行伴奏的少年。新疆奇台县近日举办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当地“红孩儿乐队”献上原创歌曲《疏勒歌》,博得观众阵阵掌声。“很高兴用这样的方式为大家送上新春祝福。”包梓默在现场“表白”家乡。2024年1月,“红孩儿乐队”在家

爱心汇聚 情满寒冬:阳信县商店镇蒋梁村新春暖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高艳蕊 通讯员 牛晓聪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阳信县商店镇蒋梁村洋溢着浓浓的温情,一场充满爱心的慰问活动与公益行动温暖了整个村庄。村负责人蒋聪泉带领村两委成员携手老蒋家生鲜超市老板蒋圣国,共同为全村21位80岁以上的老人送去关怀与温暖。慰问队伍带着精心准备的生活物资,走进老人们的家中。每到一处,他们都亲切地与老人拉家常,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叮嘱他们要注意保暖,保重身体。蒋

当家乡有了流量

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 2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开设“新华走笔”专栏,刊发新华社记者的行思录。专栏发表记者刘杨撰写的文章《当家乡有了流量》。是什么让我觉得家乡有了流量呢?也许是某天在小红书上蓦然刷到“徐州旅游攻略”,也许是春节假期走在街上忽然发现路边一溜车都是外地车牌,也许是特色小吃开始排长队,也许是博物馆竟然约不到门票……号称“五省通衢”的徐州,虽然交通便利,却向来不是旅游胜地。“乌衣巷口夕

履职为民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郑培坤:扎根乡土反哺家乡,为乡村振兴再出发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党支部书记郑培坤,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中,倾听村民心声,准备将百姓关切转化为切实建议带上两会。2005年郑培坤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发展生猪养殖。2012年春节回家探望父母,发现老家因为没有产业,大部分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曾经热闹的乡村找不到往日过年的喜庆氛围。于是,郑培坤返乡创业,反哺家乡。2021年,郑培坤当选塔山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塔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