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

游戏论 |《刺猬索尼克3》:在影游场域中跑酷的三条路径

作为一个拥有超过30年寿命的老IP,SONIC的全球影响力依然精神焕发。2024年年末上映的《刺猬索尼克3》(SONIC3)继续由系列导演杰夫·福勒(Jeff Fowler)执导,其优秀的游戏文本改编能力获得了游戏玩家的肯定,直接横扫全球票房,几乎囊括了绝大部分国家2025年1月前3周的票房冠亚军,成功跳出游改电影续集越来越烂的魔咒。该作就如同年发售的游戏《索尼克×夏特 世代重启》(SONIC×S

AI造假逼真,“真”得赶紧还手

人类医生漏诊的怪病,人工智能筛出来了,救人一命——上周网传的一则故事,有上海某知名三甲医院的名称,有医患的基本信息,有病情进展的细节,看上去很真实,一键转发很热闹。我看完第一反应是惊喜。过去几年,医疗一直是AI技术应用最广、成效最多的领域之一,如消息属实,值得报道。结果我找医院相关部门一核实,发现故事是假的。我一时恍惚,看不清这嘈杂的舆论场,我们与真实的距离。社交媒体网络让信息变得混沌难辨,这不是

中国学者国际顶刊发文:短视频算法显著提升推荐内容多样性

2025年1月,新闻学领域的国际顶刊《Digital Journalism》发表了一篇中国新闻学者的重要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开发虚拟代理测试的实验方法,模拟人类用户与推荐算法互动,以国内某短视频平台为数据来源,探讨了算法与用户行为交互对新闻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无算法的随机推荐,算法推荐的新闻类别显著更多样。“多样性”的测量基于类别的数量和元素分布两个维度,理想状态是类别均匀分布。结果

“华侨华人与海外粤菜历史文化展”广州开展

1月17日,“华侨华人与海外粤菜历史文化展”在广州华侨博物馆开展。该展展出近200件海外中餐馆菜单及相关藏品,旨在以菜单为媒介,以粤菜为桥梁,向观众讲述粤菜在海外的发展故事。图为展览开幕式上展示的粤菜新春贺年宴。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图为市民参观展览。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图为展览中展出的海外中餐馆菜单。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图为市民参观展览。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图为市民参观展览。中新社记

东亚新文化|重新思考“技术图像”:媒体的媒介性及其透明性

本文经作者授权译自《数字符号论:“被视觉支配的触觉”所塑造的真实感》(デジタル記号論:「視覚に従属する触覚」がひきよせるリアリティ),新曜社,2019年,第3章。首先,本文准备从彼得威尔执导、安德鲁尼克尔编剧的《楚门的世界》(1998)进入讨论。本片是以“真人秀”[1]作为主题,以同名的“楚门秀”为题目的“剧中剧”(更准确地说,是电影中的节目)中的主人公——楚门的特殊人生作为线索而讲述故事。图1

读书午餐会|胡翼青:媒介就是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的起点

学术午餐会是学术界常见的“非正式”学术交流方式,无论是普林斯顿高研院、哈佛-燕京学社,还是国内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都经常采用这种开放自由的形式开展讨论和对话活动。南京大学“学术午餐会”的传统由来已久,最早开始于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2005年发起的学术冷餐会,到目前为止已经举办了一百多场。今年,南京大学出版社打造的“南大读书人”文化空间正式启动。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