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伟加入复旦大学任教授,曾在华为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 2月25日,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曾在华为公司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的徐文伟,已加入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担任教授。徐文伟 复旦发展研究院官网 图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官方网站介绍,徐文伟,现任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技术创新战略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科学与工程),复旦大学新工科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徐文伟曾任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常务董事、EMT(集团管理团队)成员,是华为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国内走向国际 新闻 2025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13 浏览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改革从破题到破局,关键在于落地落实 【编者按】2月25日下午,在复旦大学2025年春季工作会议上,校长金力与同志们交流如何抓好深化改革,发表讲话《从破题到破局 关键在落实》,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建设与科研体制改革融合推进、深化“准聘-长聘”制改革、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等议题谈落实,以下是主要内容。复旦大学 视觉中国 资料图打改革牌、走创新路,是学校第16次党代会定下的未来五年发展方略。为什么要改革?为了走新路!走出复旦人自己的创新之 新闻 2025年03月02日 0 点赞 0 评论 20 浏览
恭喜,他们结婚了!高校还送上“热搜同款”…… 甜甜甜甜甜!10月27日复旦大学首次为校友们举行了集体婚礼120对新人到场据复旦大学介绍校长金力是校友集体婚礼证婚人“很高兴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并和120对校友新人以及众多来宾一起共同感受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即将到来的喜悦”“我10分钟就填完了问卷”“看到预告,我们一早就准备好材料准时蹲点报名”报名链接开启第一对新人仅用156秒就完成19道问卷题,成功报名新郎新娘的平均年龄都是30岁最年轻的一位是“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37 浏览
从西海固到哈尔滨,一场跨越二十余年的相逢|寻找苏志强后记 【编者按】这是一场跨越二十余年的相逢。2025年1月,在哈尔滨的冰天雪地里,两个人到中年的男士——苏志强和曹国相,终于第一次见到了彼此。在曹国相眼里,苏志强算是“恩人”。2000年前后,宁夏西海固,还是高中生的曹国相深陷贫困、几乎辍学,意外得到千里之外素未谋面的复旦大学学生苏志强的资助。他考上吉林大学,改变命运,二十多年后才知道,当年的苏志强尚在勤工俭学,没比自己大多少。对苏志强而言,在学校看到助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3 浏览
多个团队开发AI论文反识别技术 最近,DeepSeek火爆出圈,人工智能热度再上新高。在高校,学生们利用AI工具辅助论文写作已越发普遍。前不久,复旦大学发布相关规定(试行),明确列出了禁止使用AI工具的范围,包括论文撰写、答辩与检查等六方面内容。据了解,目前国内有多个团队正在从不同方向发力,进行AI论文反识别的检测研究。专家表示,随着AI技术的迭代和更新,反识别技术也要加速更新,才能持续对学术造假起到震慑作用。(央视财经) 新闻 2025年02月28日 0 点赞 0 评论 12 浏览
复旦新设“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全球招聘人才 基本薪资60万到100+万 【复旦新设“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全球招聘人才 基本薪资60万到100+万】财联社2月8日电,新年伊始,复旦大学新设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并启动对外招聘。此次招聘岗位包括博士后、准聘任助理教授等,基本薪资60万到100+万,科研绩效奖励上不封顶。(澎湃新闻) 新闻 2025年02月11日 0 点赞 0 评论 15 浏览
复旦大学:王灿学术不端属实,予以退站处理 2025年2月25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发布王灿学术不端的处理情况通报通告:2024年12月,复旦大学校学术规范委员会收到举报,反映王灿涉嫌学术违规问题。学校坚决维护学术规范,对学术违规绝不姑息。校学术规范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按规定和程序进行了严肃调查,认为举报情况属实,被举报的4篇论文均出现了《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实施条例》规定的“学术不端行为”,情节严重,构成学术不端。我站已于2025年1 新闻 2025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20 浏览
穿越海峡的热线|“00后”台青缪静芝:如果再选一次,我还是会来大陆读书 今年22岁的缪静芝来自台湾新北,现在是复旦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大学之前有来大陆旅游,但是没有长期住在这边,2021年来上海上学后,就一直在大陆生活。”缪静芝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因为她的外公是北京人,加上大陆发展迅速、竞争力强,所以她选择来到大陆读书,感受大陆的风土人情和生活。“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来大陆读书的。”缪静芝表示,到目前为止,她在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6 浏览
中国AI大模型,正在踏出什么路? 近期,国产AI大模型的显著进步引发全球关注。大模型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微观层面,我们可以向大模型提问获取答案或者让它撰写文稿,将大模型逐渐嵌入手机等智能终端,发展辅助工作学习的专用大模型……宏观来看,人类又要如何与AI相处,让更多人享受大模型带来的便利?本期的《中国经济面面观》,请与我们一同发现AI大模型的无限可能,站在风口上瞭望新风向。AI与手机深度融合前景如何?阿里云智能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安琳 新闻 2025年03月03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