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古新发现:古人比你还会“记录生活” 从2002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每年公布一次年度重大考古成果。“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其中三项,有望找到一些历史谜团的答案。据记载,3000多年前,为避西方族众的攻扰,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居到岐山。位于陕西宝鸡市岐山、扶风两县之间的周原遗址,被认为是古公亶父迁来岐山后周人的活动中心区。持续至2024年,考古队进一步明确周原遗址拥有宫城、小城与大城三座西周城垣,规模之大,彰显着周原遗址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4 浏览
国宝遇见非遗春节·两条鱼合体比心,祝你年年有余~ 大年初七两只鱼合体比心💖祝你年年有余,岁岁平安🎇🐟️鱼鱼合体给你“笔了个芯”~两条鱼怎么合体比心?看看这件玉双鱼形嵌饰你就懂了两条丰腴饱满的鱼弯身跃动双首和双尾相对相连鱼身圆润光素双口微张共衔一株水草轻盈地给你“笔了个芯”🥰两条鱼的合体比心姿势就这样保持了数百年至今没有分开如此貌美,设计感满满的玉双鱼形嵌饰应是宋人装饰在腰带上的玉饰品玉嵌饰是我国古代一种颇具特色的配饰,主要用于装饰作用,缝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4 浏览
古人过年吃什么零食:压岁果子、百事吉 刘中才2025乙巳蛇年已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源流里,走亲访友、礼尚往来是春节习俗的必要之举。从现存史籍中可见,古人春节期间享用的零食并不贫乏,甚至于说花样繁多,别具一格。压岁果子便是古代春节零食中的一枝独秀。何为压岁果子呢?《燕京岁时记》中记载,除夕之夜,将橘子、荔枝等果品置于枕畔,谓之压岁果子,元旦睡觉时食之,取谶于吉利,为新年讨喜。从此处来看,压岁果子是由橘子和荔枝组成的水果拼盘,取“橘”和“ 新闻 2025年02月11日 0 点赞 0 评论 21 浏览
AI解锁古人怎样过年 古人怎样过年?AI为您解锁古人守岁、拜年、逛庙会、闹社火、赏花灯……在历史的长河中,春节承载着华夏儿女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归宿。蛟龙去,灵蛇来。祝大家新春快乐,巳巳如意!(来源:新华网)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4 浏览
正月为什么不能理发?答案或许是因为…… 在我国,很多地方流传着“正月不理发”的说法正月不能理发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古人和头发之间还有哪些趣事?一起长知识↓ ↓ ↓正月为什么不能理发?答案或许在这里正月为什么不能理发?A. 腊月已经理过了B. 保护舅舅C. 天气寒冷易着凉上面三个答案,你会选择哪个呢?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民俗学家刘魁立做客CCTV-1《开讲啦》时,给出了这样的解释——过年时,人们需要理发、洗澡、换新衣,把包含“旧”含 新闻 2025年02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32 浏览
书摘|古人是如何玩转时间的 在中国历史上,唐代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民俗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唐代的历法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时间表,更是国家礼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皇帝赐历、民间私印历本的现象,反映了时间意识在社会各阶层的渗透。与此同时,唐代的节日文化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的崇神敬鬼色彩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现世享乐与人文关怀的增强。《浮世长安:唐代的民俗与人文》以民俗学为基础,结合古典文学材料,全面还原唐代社会生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6 浏览
“蛇”常出没在何处?——从文物看古代日常生活中的“蛇”文化 新华社重庆1月18日电(记者于晓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是灵动、智慧、生命力的象征,是古人关注的对象之一,产生了涉及民俗、宗教、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的文献、文物、遗址遗迹。在近日开幕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蛇年生肖文物展上,115件(套)与“蛇”及春节传统习俗相关的馆藏文物展现了古人与蛇的有趣互动。《说文解字·巴部》载:“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象形。”历史上,巴人由多支族群构成,在与动物的关系中,以蛇 新闻 2025年01月18日 0 点赞 0 评论 60 浏览
我在山东过春节丨游必有方,“说走就走”成为日常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的儒学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道德主张。“子曰”这些话被误解了!孔子及其弟子流传下来的著作《论语》,留下了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但有些却被断章取义致使误解: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德报怨”一词,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3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