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古新发现:古人比你还会“记录生活” 从2002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每年公布一次年度重大考古成果。“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其中三项,有望找到一些历史谜团的答案。据记载,3000多年前,为避西方族众的攻扰,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居到岐山。位于陕西宝鸡市岐山、扶风两县之间的周原遗址,被认为是古公亶父迁来岐山后周人的活动中心区。持续至2024年,考古队进一步明确周原遗址拥有宫城、小城与大城三座西周城垣,规模之大,彰显着周原遗址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4 浏览
夜读丨案头的星辰大海 苏州古城区建筑限高,我栖居顶层四楼,恰因对楼仅三层,视野竟得些许起伏。阁楼外带阳台,顺理成章成为我的书房,再次装修后,落地玻璃延展了空间维度。阳光恣意倾泻,我常凝视窗外太湖石出神。“老爸,你在干吗呢?”女儿问。我说:“我正看见湖水渐渐上升,淹没我的膝盖,越过我的头顶。” 此刻,我的思绪游弋在远处。目光所及皆已沉入湖中。我轻声试问:“你能听到太湖水的哗哗声吗?”女儿满脸诧异,随即告诉他妈:“老爸能听 新闻 2025年03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13 浏览
东西问丨刘卫华:战国“智慧之灯”蛇舞人欢,洞悉古人何种精神气质? 中新社石家庄2月20日电 题:战国“智慧之灯”蛇舞人欢,洞悉古人何种精神气质?——专访河北博物院二级研究员刘卫华作者 牛琳 赵丹媚 俱凝搏无论是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金面具上那条高高竖起的眼镜蛇,还是缠绕在古希腊与罗马的医药与治愈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手杖上的蛇,在西方文化里,蛇被赋予保护、疗愈、重生等多重象征和符号意义。今年是中国农历乙巳蛇年,这种神秘生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亦占据一席之地。出土于战国中山国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2 浏览
让书院文化历久弥新(新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书院兴起于唐、成形于宋、传承至明清,是古代重要的藏书、修书以及文化教育机构,也是思想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和载体。古代文章典籍得到保存,先贤思想得到阐释,学术创见得到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遍布各地的书院功不可没。清末学制改革后,书院不再承担“具有相对完备制度的文化教育组织”的使命。但百余年来的 新闻 2025年02月28日 0 点赞 0 评论 11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