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
新版乡村振兴“说明书” 来了 有哪些新的提法和亮点?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正式印发,和2018年发布的第一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年规划相比,标题上就有了显著的变化,“全面”二字,说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乡村振兴的内容、举措更全面了。那么打开这份新版乡村振兴的“说明书”,来看看都有哪些新的提法和亮点。现在临近春节了,返乡过年的人越来越多了,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有同感,就是身边的乡村变得更美了,和城市连接的交通也更便利。这样的变化背后,其
农业农村部:积极探索盘活利用农民闲置住房的有效实现形式
1月20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夯实‘三农’基本盘,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关情况。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前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到,要千方百计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请问未来将如何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对此,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回应称,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2024年,农业农村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
君山观潮 | 让方寸庭院开满乡村振兴“致富花”
编者按:解读时事政策,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主流价值观,在枣庄市委网信办指导下,大众网枣庄开辟网络评论品牌栏目《君山观潮》,传播枣庄好声音,汇聚枣庄正能量,努力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特约评论员 徐艳庭院经济被写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为基地,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为自己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品和有关服务的经济。发展庭院经济是消化
中央农办:发展乡村产业不能盲目上项目,要避免内卷
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2月24日,国新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在谈到发展乡村产业时强调,要按市场规律办事,适合什么就发展什么,有什么资源就发展什么,打好“特色牌”,做大“土字号”,不能一窝蜂地盲目上项目,避免同质化、内卷式竞争。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兴业才能富民。一号文件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要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因地制宜
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4年快于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
人民网北京2月19日电 (记者李栋)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记者从农业农村部召开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各地加快织密防返贫保障网,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4年快于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过渡期以来的接续帮扶,脱贫地区责任、政策、工作落地落实,帮扶产业持续发展壮大,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稳中有增,
重磅!科技型企业迎来哪些重大利好?解读来了
证监会发布最新政策,推出了18条措施推动资本市场写好 “五篇大文章”。哪五篇呢?就是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这五方面。从具体措施来看,科技金融着墨最多。一方面,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新兴产业更是扶持的重点,像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都被明确点到了。政策还特别强调,支持优质但还没有盈利的科技型企业上市;支持境外上市的优质科技企业回归A股怀抱。这些措
农业农村部:将在继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上下力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月2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婉)“下一步,农业农村部门将在继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上下力气。”在今天下午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表示,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将主要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质量、提高财产性收入四个方面下功夫。陈邦勋指出,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农业农村部将积极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中新社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 陈溯)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23日正式发布。文件聚焦发展乡村产业和农民增收,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文件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将联农带农作为政策倾斜的重要依据。引导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户等紧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