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
中国科研团队发现距地球16万公里的“太空合声”
地球磁力线像琴弦一样被宇宙空间带电粒子拨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团队日前发布了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距离地球16万公里处遥远太空的“太空合声”,并发现了全新的合声波产生机制,突破了全球科学界在太空合声波研究领域延续70多年的传统认知。北航团队首次发现遥远空间的“太空合声”专家介绍,“太空合声”学名为合声波,是一种电磁波。传统观点认为它的产生与地球磁场有
中国科研团队发现距地球16万公里的“太空合声”
地球磁力线像琴弦一样被宇宙空间带电粒子拨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团队日前发布了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距离地球16万公里处遥远太空的“太空合声”,并发现了全新的合声波产生机制,突破了全球科学界在太空合声波研究领域延续70多年的传统认知。1北航团队首次发现遥远空间的“太空合声”专家介绍,“太空合声”学名为合声波,是一种电磁波。传统观点认为它的产生与地球磁场
康复大学“牵手”北航
据康复大学官方消息,3月25日上午,康复大学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北航将充分发挥医工交叉学科优势,与康复大学(筹)共同做大做强生物医学工程相关专业。并持续在学生联合培养、干部和教师互聘、科研联合攻关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希望双方携手,加快推进医工交叉融合发展,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双方将按照“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在学生联合培养、干部人才交流、学科建设等方面深入合作,共同推进中国
中国科研团队发现距地球16万公里的“太空合声”
地球磁力线像琴弦一样被宇宙空间带电粒子拨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团队日前发布了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距离地球16万公里处遥远太空的“太空合声”,并发现了全新的合声波产生机制,突破了全球科学界在太空合声波研究领域延续70多年的传统认知。1 北航团队首次发现遥远空间的“太空合声”专家介绍,“太空合声”学名为合声波,是一种电磁波。传统观点认为它的产生与地球磁
突破70多年来的传统认知 他们发现距地球16万公里的“太空合声”
据央视新闻消息,地球磁力线像琴弦一样被宇宙空间带电粒子拨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团队日前发布了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距离地球16万公里处遥远太空的“太空合声”,并发现了全新的合声波产生机制,突破了全球科学界在太空合声波研究领域延续70多年的传统认知。北航团队首次发现遥远空间的“太空合声”专家介绍,“太空合声”学名为合声波,是一种电磁波。传统观点认为它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江浩升任副校长
澎湃新闻获悉,吴江浩已于2025年2月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副校长(试用期一年)。此前,吴江浩担任北航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公开资料显示,吴江浩1999年获得北航流体力学专业学士学位,2004年获得北航流体力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起任教于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飞行力学教研室。2007年10月起,吴江浩先后担任过北航交通科学与工程学
北航青岛校区项目拟终止建设
2023年12月29日,青岛蓝谷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杜乐江做客《行风在线》栏目回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建设情况”。他表示,该项目正处于协议解除征求意见阶段。为响应教育部“从严控制高校异地办学”的政策,青岛市和即墨区进行了整改,之前签订的落地分校协议要解除。对于下一步如何利用这块土地,杜乐江表示,因协议尚未正式解除,具体时间节点也不确定,后续将根据青岛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来盘活这块土地。北航青岛校区
突破70多年来的传统认知!他们发现距地球16万公里的“太空合声”
地球磁力线像琴弦一样被宇宙空间带电粒子拨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团队日前发布了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距离地球16万公里处遥远太空的“太空合声”,并发现了全新的合声波产生机制,突破了全球科学界在太空合声波研究领域延续70多年的传统认知。北航团队首次发现遥远空间的“太空合声”专家介绍,“太空合声”学名为合声波,是一种电磁波。传统观点认为它的产生与地球磁场有
终止建设的北航青岛校区,有转机?
终止建设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或迎来转机。10月9日,青岛市人民政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化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期间,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会见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王云鹏一行。在会见中,双方重点谈到了下一步的合作方向。值得关注的是,除了既有的北航青岛研究院项目外,王云鹏专门提到了要“推动双方合作取得更多成果”。去年年底,青岛蓝谷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在建的青岛蓝谷北航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