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

春节期间这家工作室接待超千人!成都非遗体验活动正成为吸引外国游客的一大亮点

银亮的针在缎面上下翻飞,飞针走线中,一只栩栩如生、悠然自得的熊猫逐渐在团扇上显出身影。陈德兵一边在绣绷上刺绣,一边向前来体验蜀绣的游客介绍刺绣技巧。在他的身边,围满了凝神静听的游客,还有不少人已经坐在绣绷前跃跃欲试。这是春节期间(2月1日),在陈德兵蜀绣技能大师工作室中发生的一幕。 今年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作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蜀绣代表性传承人,陈德兵在工作室

社区居民创作的汉绣作品随光谷光纤品牌“出国”了,有人希望它能成刺绣界的《哪咤2》

极目新闻记者 胡长幸2月29日,武汉东湖高新区佛祖岭街道黄龙山社区的堵瑞娜等居民绣娘,收到社区书记邱颖微信转来的几张照片:几位外国人士在邱颖的办公室里合影,笑容满面。合影者是光谷龙头企业长飞光纤海外分子公司的外籍员工,他们手上拿的文创礼品也是“光谷造”——由黄龙山社区绣娘创作的汉绣团扇、丝巾、耳环、鞋垫以及钩编玫瑰花等作品。作品第一次出国,跟光谷的高科技产品一样受到欢迎。堵瑞娜等绣娘很开心。公司采

(新春见闻)民间刺绣“老把式”渐成流行新潮品

中新社兰州1月17日电 题:民间刺绣“老把式”渐成流行新潮品中新社记者 闫姣“这款‘迷你蛇’香包,作为服饰搭配和包包挂件都不错。蛇身用绿色布料扎制,象征生命的延续;精湛的绣制技艺,为蛇香包赋予了人的情感状态……”16日下午,在甘肃庆阳市兰芳香包“黄土造物”直播间,绣娘娓娓道来蛇年刺绣产品的形态和创作历程,其间不断有消费者下单并互动,“已拍蛇香包,一个自己佩戴,其他送亲友”。1月17日,甘肃庆阳市,

千余款六盘山下“固原礼·物”进京展销

中新网北京2月11日电 (记者 李佩珊)2月11日,由宁夏固原市举办的“六盘山下 固原礼·物”主题展销活动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拉开帷幕。本次活动持续至2月16日,来自六盘山下的12家农特企业与9家文创企业携千余款特色产品,通过京宁合作平台,推动固原“土特产”走向全国市场,助力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发展。市民游客现场了解固原刺绣作品。 宋昇 摄 “黄芪能炖汤喝,还能泡茶。”“这朝那鸡老早就

(新春走基层)非遗活动添西北年味 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中新网银川2月5日电 题:非遗活动添西北年味 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中新网记者 李佩珊蛇年春节,中国西北大地年味十足。在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秦腔、社火、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成为春节文化活动的亮点。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的传统技艺,不仅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更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春节期间,甘肃安万秦腔剧团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开演,吸引众多观众前来观看。尤国栋 摄 秦腔

让苏绣走进生活(传承)

江苏苏州镇湖,这片被誉为中国刺绣之乡的土地上,两万多人的小镇,有着八千绣娘。走进弥惟刺绣工作室,绣架前却坐着一位年轻的“绣郎”。“绣郎”名叫张雪(见图,受访者供图),他眼神专注,手中的绣针灵动,在丝绢上轻盈穿梭。只见绣绷一边,探出一枝兰花来,花叶半垂,花瓣展向四方,诗句“一茎几蕊乱横斜”的描述浮现眼前。“从我太奶奶开始做刺绣,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四代了。”生在刺绣世家的张雪,从小耳濡目染的是母亲、

“欢乐春节”系列活动在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拉开帷幕

人民网华沙1月18日电 (记者禹丽敏)当地时间1月17日,以“指尖上的非遗——中国文化体验日”为主题的2025“欢乐春节”品牌活动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活动现场红灯高挂,年味浓郁,热烈的节日气氛吸引了200多中匈民众前来参与。此次活动由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特别支持,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英雄联盟手游》共同主办,中国银行协

花团锦簇五千年

图为明代定陵出土的孝靖皇后百子衣背面(复制品)。  王亚蓉团队复制并供图每个中国人一定都在锦绣河山、繁花似锦、锦上添花的语境里通晓了“锦”的华美。偶尔不免会想,为什么是“衣锦还乡”,而不是“衣绣还乡”呢?从时间来看,绣与锦的出现可能相距甚远。从文献上看,先秦有《尚书·益稷》所载的绘、绣十二章,西汉则有贾谊“美者黼绣,是古天子之服”的记述,而“衣锦还乡”却是《旧唐书·姜暮传》里的典故。虽然《诗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