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技术帮助设计抗眼镜蛇毒蛋白质 新华社洛杉矶1月16日电 美国华盛顿大学、丹麦技术大学等参与的研究团队日前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设计出能够与眼镜蛇三指毒素结合的新型蛋白质,可防止这类毒素破坏神经系统和细胞。三指毒素是眼镜蛇科蛇类毒液中最主要、功能分化最多样的毒素家族之一,包括α-神经毒素和细胞毒素等,能通过抑制神经递质受体产生严重的神经毒性并导致组织损伤。研究人员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寻找容易与这类毒素结合的 新闻 2025年01月18日 0 点赞 0 评论 43 浏览
伊拉克军方称打死7名极端组织武装分子 【伊拉克军方称打死7名极端组织武装分子】财联社2月2日电,伊拉克联合行动指挥部下属的安全媒体中心当地时间2月2日发表声明称,伊空军1月31日使用F-16战斗机对藏匿于该国北部萨拉赫丁省和基尔库克省边界地区的极端组织据点发动两轮空袭。在2日搜索空袭地点时,发现7名极端组织武装分子的尸体,部分武装分子身着炸弹腰带。此外,在空袭地点还发现了武器、爆炸物及后勤物资等。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5 浏览
神奇!“打一针”,废旧电池就重生了 5年02月11日 22:04广东本文自南都·湾财社。来源 | 央视新闻编辑 | 柴华手机电池用久了就充不进电,电动车充满电能跑的里程数越来越短,寒冷地区的电池更容易坏,废旧电池数量越来越多……今天(2月13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刊登复旦大学科研团队新发现:通过一项新技术,可以对锂电池进行“精准治疗”,让废旧电池“重生”。注射锂离子后,几乎能恢复到初始状态为了应对锂电池老化、衰减等问题,复旦大学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25 浏览
涉案1.4亿!一名公安部督办诈骗案嫌疑人被劝返回国投案 近日,四川广元市昭化区公安分局成功劝返1名公安部督办“9·21”民族资产诈骗案的历年境外逃犯。▲秦某某回国投案经查,2023年3月至8月,犯罪嫌疑人秦某某伙同王某、付某等人,在柬埔寨搭建多个中国网络通道,帮助诈骗分子登录国内通讯软件逃避网络监管,降低被骗者的防范心理,方便诈骗分子实施诈骗。5个月内,涉案金额高达1.4亿元。2025年2月21日,在民警的多次规劝下,秦某某从柬埔寨回国投案。2月26日 新闻 2025年02月28日 0 点赞 0 评论 18 浏览
公安部提醒:春节将至,需防范这几类骗局! 临近岁末年尾,大家知道需要重点防范哪些骗局吗?刑侦君总结了几类常见的骗局,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反诈小知识吧。1积分清零兑换骗局年底不少人会收到“积分清零、可兑换商品并附带网址链接”的兑换短信,大家千万要警惕,这些短信里往往暗藏危机,小心清空的不是积分而是钱包里的钱。短信里的网址链接,其实是诈骗分子嵌入的钓鱼网站链接,一旦点击进入,就会被要求输入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以完成所谓的“积分兑换”,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34 浏览
制售假冒“黑珍珠”“必吃榜”标牌上万个,不法分子两年牟利一百余万 “黑珍珠”“必吃榜”餐厅、销量榜单第一名、五星级门店……餐饮店的这些标识,往往会成为吸引食客光顾的“流量密码”。不过看到它们,别先急着“打卡”,因为这些标牌,也有可能是假冒的。近日,上海普陀警方在市局经侦总队的指导下,侦破一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案件。通过制售某平台美食榜假冒证明牌匾,不法分子两年就非法牟利一百余万元。via 新民晚报来源:新民晚报新民网 新闻 2025年02月11日 0 点赞 0 评论 27 浏览
女子遭杀猪盘诈骗18万,郑州警方当天劝服诈骗分子归案 冒充帅气多金的军官,嘘寒问暖还带你投资理财,其实这都是骗子设下的陷阱。2025年2月18日,郑州新密警方以“隔空劝投”的方式,将深陷骗局的受害人劝醒,同时规劝诈骗分子自首,在当天为群众挽回全部受骗资金。 (澎湃新闻))来源:法治网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9 浏览
春节返程购票,小心这些骗局! 这是一则安全提醒,春节返程购票,警惕各类诈骗陷阱!守护个人信息,保护钱袋子。反诈防骗春运返程中,各类交通工具“陪伴”左右,将你平安送达,网络手机购票是归途中的“必经之路”,但是骗子们也伺机而动为你设计各种购票骗局,求票心切的你可要提高警惕,切莫落入骗子的陷阱。购票防骗秘籍01关键词:假冒客服诈骗诈骗分子假冒官方客服以短信形式提醒告知乘客购票不成功,需进行退票,并附以退票链接。当乘客点击该链接时,按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8 浏览
新技术!中国科学家首创! 锂电池是手机、电脑、电动车等的主要供能方式之一。然而,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锂电池会衰老甚至变坏,给人们带来电量不足的焦虑,而且报废的电池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能否像给人看病一样,给“衰老生病”的电池打一针,让电池“满血复活”?这个听起来有点科幻的想法被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复旦大学彭慧胜团队、高悦团队,通过将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结合,成功设计出从未被报道的锂载体分子。该载体分子就像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27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