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潍坊诸城市石桥子镇:特色种植助增收 产业兴旺促振兴

大众网记者 宋学敏 通讯员 张宝昌 胡慧敏 潍坊报道近日,记者走进潍坊诸城市石桥子镇西瓜智慧农业示范园内,一个个青翠碧绿、纹路清晰的西瓜掩映在瓜叶间,长势喜人,孕育着春的希望。“园区种植的‘冰糖小王子’西瓜品种具有皮薄沙瓤、糖度高等特点,备受消费者的青睐,预计3月下旬即可抢鲜上市。”来自昌乐县的西瓜种植能手、园区负责人周瑞青介绍。石桥子镇西瓜智慧农业示范园占地百亩,建有23栋标准化大棚设施,通过智

冬天也能“树上熟”!海南首次成功实现榴莲反季节培育

近日琼海世界热带水果之窗的榴莲种植技术又有新突破!盛大农业引进自泰国尖竹汶地区的榴莲新品种——帕塔南榴莲首次成功实现了反季节培育在第二季花开时该新品种榴莲成功挂果帕塔南榴莲果实大小和形状均十分漂亮,果实呈椭圆形,圆润饱满,单果重5.6斤。成熟的榴莲果肉香气浓郁,肉质饱满厚实,口感软糯绵密。果核较小,出肉率高,冬季首次挂果甜度可达26.6度。盛大农业此次成功培育的反季节帕塔南榴莲打破海南榴莲季节的限

殷勇在参加大兴团和平谷团审议时指出,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寻求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1月17日下午,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代表先后到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大兴团和平谷团参加审议。两团共13位代表发言,结合区域发展和工作实际,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航空带动作用提振消费、建设农业中关村、构建现代物流骨干网络等提出意见建议。殷勇认真倾听记录、逐一作出回应,表示将认真研究,在今后政府工作中积极采纳。殷勇充分肯定大兴区、经开区和平谷区发展取得的成绩。他说,要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聚焦区

(经济观察)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落地见效”

中新社北京2月23日电 题: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落地见效”中新社记者 陈溯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2025年中国“三农”工作怎么干?中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如何“落地见效”?这份文件进行了详细解答。——五项重要任务“一以贯之”当前,农业再获丰收,农村和谐稳定,同时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中国发展面临的不确定难预

两会声音|青岛市人大代表张荷:建设AI+智慧农业样板示范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高雅洁 杨雪在今年青岛两会期间,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金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荷带来了《关于支持莱西建设AI+智慧农业样板示范区的建议》。她建议,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在青岛增粮先行区域内可优先实施建设无人化农场对AI普及的应用进行补助。同时,完善智能化检测设备与推广先进农机装备,并进一步突破人才困境。作为一名在农业一线从业15年的工作者,张荷表示,AI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正逐步

生态环境部:将农业排污口纳入监督管理范畴

在2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刚刚出台的《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农业排污口与工业、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一样,被纳入了监管范围。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环境水体的最后一道关口。生态环境部近年发现,有些地方涉农排污口的污染防治不到位,已成为制约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表示,和城市或者是工业的污染治理相比,农业的面源污染治理,起步就比较晚,并

人民日报社论:强农固本,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原标题:强农固本,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社论)春为一岁首,农为百事先。新春伊始,部署做好“三农”工作,关涉全年,关系大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三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一以贯之,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持续加力。抓好“三农”工作,对于中国式

人勤春来早!全国多地农业生产一线见闻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2025年初春,全国不少地方的农业生产日渐繁忙。育种、插秧、农资储备、田间管理……从东北的黑土地到西南的油菜田,农民们正抢抓农时,为全年丰收开好头、起好步。■广西百色:抢抓农时采收 发展特色农业广西百色老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其中,蔬菜、芒果、油茶、八角种植面积都超过百万亩,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兴城村番茄种植基地,农户们在地里进行紧张的番茄采摘工作

著名农业工程学家、教育家汪懋华去世,享年93岁

新京报讯 据中国农业大学消息,3月1日,汪懋华院士治丧委员会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国著名农业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汪懋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28日22时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汪懋华院士,男,汉族,1932年11月11日出生于广东兴宁,195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1956年就读于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毕业后留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