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约

中国已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约62.8万吨

本报北京2月25日电(记者寇江泽)记者从生态环境部24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获悉,中国已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约62.8万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一半以上,同时累计避免了26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为减缓气候变化带来了巨大惠益。40年前,国际社会达成《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随后又签署《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启全球性的“补天”行动。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加入公约和议

大结局已定!联合国传出重要风声,人民日报敲响钟声,美菲听清楚了

据报道,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近日代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代理副秘书长马蒂亚斯交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黄岩岛领海基线的声明》和相关海图。该《声明》及海图将在联合国网站公布。今年11月,中国政府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划定并公布黄岩岛领海基线。“此次交存既是中国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履行公约义务的国际实践,也是捍卫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正当之举。”

​乔治·布恩:跨国公文书加速“跑”,我感受到上海与世界同频的勇气与决心

视频来源:新民晚报(04:45) 乔治·布恩(Georg Boehm)来自德国,是一家德国企业中国分公司的运营总经理,并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取得了全球EMBA学位。近日,他回到学校,围绕“德国企业在上海”的主题,分享了自己在中国经商办企业的感受。沙龙现场,乔治·布恩邀请了朋友约尔格·加伯特博士在线参与。他是德国Gabert工业控股有限公司(GIB)总经理,该公司与中国企业有一些业务的合作往来,前不久

外交部:中国达到“双碳”目标的路径和方式应由自己做主

2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路透社记者就各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的相关情况提问。郭嘉昆 资料图。图源:外交部网站郭嘉昆表示,中国始终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实干家和行动派。我们走绿色低碳之路是长远之策,绝非权宜之计。中国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与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中国自己做主,绝不受他人左右。郭嘉昆指出

特朗普就职当天 美国宣布将退出《巴黎协定》

当地时间1月20日,美国白宫表示,美国总统将签署行政命令,让美国退出《巴黎协定》。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巴黎协定》。2016年11月,《巴黎协定》正式生效。根据《巴黎协定》提出的控温目标,到本世纪末,应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内而努力。美国东部时间20日中午,特朗普在国会大厦

COP30候任主席: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2月27日电(记者赵焱 陈威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候任主席安德烈·科雷亚·多拉戈27日在一个网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被问及美国对气候变化采取消极态度、特朗普宣布美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后中国可能发挥的作用时,多拉戈说:“我们必须与中国更加努力地合作,因为中国已经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一些出色的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将于明年在蒙古国举办

新华社柏林2月21日电(记者褚怡)《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秘书处21日发布公报,已与蒙古国政府在德国波恩签署协议,确定《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17)将于2026年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举办。根据公报,COP17为期两周,将围绕土地修复、可持续土地管理、抗旱复原力建设及可再生能源转型等议题展开讨论,包括高级别会议、主题对话和多个重要论坛。《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易卜拉欣·蒂

长春海关查获24件濒危物种制品,为现代象象牙、红珊瑚所制

新京报讯 据“海关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1月16日,长春海关所属长春邮局海关查获24件濒危物种制品。 长春邮局海关关员在进境邮件监管查验时,发现3件邮件机检图像异常,随即开拆查检,共查获疑似象牙制品23件、重1854克,疑似红珊瑚制品1件、重91克。经专业机构鉴定,上述查获物品分别为“现代象的象牙制品”及“红珊瑚科物种制品”。目前已移交相关部门做进一步处理。 海关提醒:现代象、红珊瑚为《濒危野生动

世卫组织:控烟20年 各方仍需继续努力

世卫组织:控烟20年 各方仍需继续努力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27日第 18 版) 据新华社日内瓦2月25日电 (记者王其冰)在《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即将生效20周年之际,世卫组织25日召开发布会表示,尽管近20年来全球烟草使用率有所下降,但烟草每年仍造成数百万人死亡,国际社会在控烟方面还需继续努力。世卫组织说,烟草使用不仅是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驱动因素,导致过早死亡和残疾,还会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