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取悦人类 大熊猫比人类的历史还悠久;是易危动物;野生大熊猫是“独行侠”……近段时间,纪录片《熊猫奇遇记》热播,在海内外引发广泛关注。生命晨曦、成长之路,山林呼唤、归林逐梦,和鸣世界、生命乐章……由北京卫视和四川卫视联合制作的6集纪录片《熊猫奇遇记》,跳出传统拍摄惯性,在软软萌萌之外,带我们认识了不一样的大熊猫,更步步引导我们思考:大熊猫从哪里来,该到哪里去?我们为什么爱大熊猫?什么是对大熊猫真正的爱?(一)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30 浏览
这颗小行星7年内真会撞地球?会撞到哪里? 2月4日有媒体报道称,一颗被命名为2024 YR4的小行星,可能在不到7年内会与地球相撞。该小行星直径约100米,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联合国就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首次启动“行星安全协议”。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事件示意图。受访者供图这颗小行星真的会撞地球吗?会撞到哪里?将带来多大危害?为此,《中国科学报》专访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李明涛。直径尺寸约为50米,正在远离地球《中国科 新闻 2025年02月11日 0 点赞 0 评论 28 浏览
如何看待人机关系?沈向洋:技术扩展人类能力,而非取代人类 “DeepSeek让大家看到开源社区的胜利。把了不起的模型开源后,让更多人得到机会,在这个模型上做更多了不起的事情”。2月22日上午,在上海西岸大剧院举行的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开幕式上,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在发表题为《大模型时代的创新与思考》主旨演讲时,充分肯定了大模型时代开源的力量。 2月22日上午,在上海西岸大剧院举行的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开幕式上,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0 浏览
“人机共舞”意味着什么(快人快语) 当“机器”成为舞者,“人”成为“机器”的伴舞,将怎样影响艺术发展?2025年总台春晚舞蹈节目《秧BOT》引发热议,16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与舞者一起演绎传统秧歌,映射出科技、艺术与文明交织的三重镜像。“人机共舞”不仅呈现出耳目一新的舞蹈表现形态,更凸显着艺术表达主体的“反转”。在传统定义中,我们将舞蹈描述为运用身体来完成表演的艺术。但《秧BOT》中,农耕文化的身体记忆转化为可编程数据,这无疑预示着: 新闻 2025年02月28日 0 点赞 0 评论 19 浏览
阿勒泰第十九届人类滑雪起源地纪念日开幕 1月16日,阿勒泰第十九届人类滑雪起源地纪念日活动开幕暨人类滑雪起源地博物馆开馆仪式在人类滑雪起源地博物馆广场举行。活动现场精彩纷呈,歌舞表演热烈奔放,点燃全场气氛。古老毛皮滑雪与现代滑雪运动的表演,尽显滑雪运动的深厚底蕴。滑翔伞与热气球腾空而起,在蓝天绘就壮美画卷。此外,阿勒泰人类滑雪起源地博物馆正式开馆,吸引众多中外游客前来参观。第二届冬季运动会群众古老毛皮滑雪比赛也如火如荼地进行,选手们身姿 新闻 2025年01月18日 0 点赞 0 评论 48 浏览
新闻1+1丨中国“人造太阳”创纪录!“亿度千秒”的背后与未来→ 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的世界纪录,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的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人造太阳”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个突破?未来真正实现可应用的核聚变发电,我们还需要继续做什么?1亿摄氏度突破1066秒,意味着什么?超过1亿摄氏度能够稳定运行1066秒,这件事情本身到底意味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43 浏览
求是网评论员: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 千年古都北京,再次见证中非友好关系史上又一重要时刻。“经过近70年的辛勤耕耘,中非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非共逐现代化之梦,必将掀起全球南方现代化热潮,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2024年9月5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和论坛50多个非方成员领导人、非洲地区组织和国际组织代表共商新时代中非友好合作大计,擘画中非关系共同发展新蓝图,谱写全球南方团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1 浏览
为什么中国人一定要上月球?这四点告诉你,月球对于中国的重要性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2023年7月,我国的载人航天办公室正式宣布了将会在2030年登上月球的消息。国人为之振奋,美国也急得跳脚,直言探索火星才是人类的未来。那么,为什么我国一定要登上月球?难道是我国人对月球有执念?如果说是有执念,那么这种执念应该是从几千年之前就已经烙印在基因里面,但实际上,与文化中对月亮的执念相比,成功地登月在现实中所能够 军事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3 浏览
新春走基层·走笔|“夸父”一小步 人类一大步 从毫秒到1066秒,秒针转动不到18圈,“岛上”一晃光阴50载。和前几年一样,春节前夕我们要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看看,那里因为三面环水而有“科学岛”之名,也是我们经常蹲点采访的地方。今年1月20日,岛上的“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聚变实验装置创造了1亿摄氏度“燃烧”1066秒的新世界纪录。往年,我们都是上岛采访。今年,岛上发来新“定位”:科学岛以北,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9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