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

2025·健康长寿|AI助力医学研究,能让人类100岁像20岁吗?

自古以来,人类便对长寿充满向往,甚至梦想着长生不老。今天,科学家们仍在追问:人类的寿命是否存在极限?如果有,这个极限究竟是多少?如今,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为这一探索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蛋白质设计到基因编辑,从脑机接口到AI驱动的药物研发,科学家正致力于利用AI技术延缓衰老、治疗疾病,甚至逆转年龄带来的衰退。 “未来的人类回顾我们现在的时代,可能会摇头感到震惊和难以置信——因为即使是相对最幸运的人,也始

记者来信:胜负之外——当AI狂潮席卷而来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 题:胜负之外——当AI狂潮席卷而来新华社记者吴晶“如果把人类比作父亲,把你比作孩子,你怎么形容这段关系?”“这场跨越碳基与硅基的‘亲子关系’正在重新定义教育的本质——当‘孩子’的算力每秒都在增强,父亲的智慧更体现在引导方向而非提供答案……”这是一位正在深度学习AI工具的小红书博主同DeepSeek进行的对话。在过去一个月的时间里,AI的生长速度颠覆了人类此前绝大多数的认知。

商汤绝影发布最新技术,有望让自动驾驶超越人类老司机?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2025GDC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众多科技前沿企业展示了最新成果,旨在探索大模型产业化解决方案,推进场景落地应用,实现商业模式的正向闭环。其中,商汤绝影重磅发布了行业首个“与世界模型协同交互的端到端自动驾驶路线R-UniAD”,通过构建世界模型生成在线交互的仿真环境,以此进行端到端模型的强化学习训练。“算法、算力和数据三者共同推动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螺旋式上升和进步,随着强化学习等算

远在天边,却也近在咫尺

文|韩松落小时候,每每读到抗战题材小说,都会看到一种药物—奎宁。如何获得和运送这种药物,以拯救生病和受伤的仁人志士,是这些小说必不可少的情节,作者甚至会借此发展出一条专门的线索。所以,后来每每看到奎宁的名字,都觉得它像是陌生的熟人:经常见到,但了解不多。因为我们身在疟疾不那么常见的年代和地区,对它更是缺乏了解的迫切性。但我也深知,如果想要知道人类怎样走到今天,怎样改变和被改变,就必然要回到奎宁和它

前瞻性研判脑机接口技术的伦理界限(有的放矢)

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前瞻研判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伦理审查规则及监管框架。”脑机接口是当前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也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赛道。我们要坚持科技向善,前瞻性研判脑机接口技术带来的伦理挑战,明确其伦理界限,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2024年,全球首例人类大脑设备植入手术取得成功。脑机接口技术在人脑上的使

出土11件古人类化石!华龙洞遗址考古最新成果发布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今天(8日),在安徽池州,华龙洞遗址考古最新成果发布,提出华龙洞人是东亚地区向智人演化的最早古人类。最新一次发掘出土了11件古人类化石,其中包括1件保存完整的足部跖骨,40余件石制品、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以及3种爬行类化石等,为探讨东亚地区现代人的演化提供重要材料。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编辑:张静也

生命走廊

每年入冬后,洋湖湿地公园的树林上空都会上演一场盛大的自然奇观——起舞的椋鸟群。成千上万的椋鸟组成壮观的鸟群,像不断跳跃的音符,在湿地上空盘旋、冲撞,组成迷人的鸟浪。这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传奇,也是长沙城市公园中最壮观的自然景象之一。自然绿地、山体与水面对于人口稠密的城市来说是异常稀缺的自然资源,它们在城市设计中担当“绿楔”的功能,有了它,森林草木在水泥建筑群中栖息,鸟类沿着自然的节律迁徙,城市有了持

小行星几年后撞击地球?先别慌!

最近,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风险引起公众关注,也惊动了联合国。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已召开会议,讨论对这颗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开展进一步观测等事宜。这个“不速之客”撞击地球的可能性有多大?人类该如何应对?上海天文馆网络科普部部长、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理事长施韡接受采访时指出,相关媒体报道存在一些不实信息,如“联合国首次启动《行星安全协议》”,有必要向公众澄清。缩小测算误差才能准确评估威胁去年

小行星冲来,地球或遭撞击?专家:别慌,中国已开始部署防御系统!

近日,一则新闻让不少网友直呼“地球危险了!”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2月1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近地天体研究中心(CNEOS)表示,一颗名为“2024 YR4”的小行星在2032年撞击地球的概率为2%。目前关于“2024 YR4”的信息仍然有限,但据估计,该小行星的直径在40米至90米之间,其尺寸相当于一座大型建筑。同时,联合国首次启动《行星安全协议》,加速构建行星防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