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

机器人空降校园,人机共舞点燃开学季

极目新闻记者 肖颢 通讯员 雷迪2月13日,武汉市洪山区未来实验外国语学校美林校区迎来别开生面的开学首日。校门口,身着大红袄的仿人机器人与披挂舞狮套装的机器狗组成“科技迎宾团”灵动起舞,为返校学子献上“科目三”舞蹈表演。智能设备精准的机械律动与传统民俗元素完美融合,引得孩子们欢呼雀跃,纷纷上前与机器人击掌互动,科技感十足的欢迎仪式点燃了孩子们对科学技术的向往和新学期的无限期待。(来源:极目新闻)

上海一无人机倒挂在东方明珠塔尖?回应:系旧闻!黑飞违规,切勿侥幸

点击查看大图服务使用-无人机录入点击查看大图02飞行报告根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未经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批准,不得在管制空域内实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由于本市会有一些临时的安全管制,适飞区域时常会产生变化,市民在放飞前可以在“随申办”内通过“飞行报告”服务,即时获知所放飞区域是否属于适飞区域,实现“随报随飞”, 避免无人机“闯入”管制区域。点击查看大图03无人机转让对于无人机转让或

AI重构未来,《未来中国》AI季解码人机共生图景

中国日报2月17日电 东方卫视倾力打造的国内首档人工智能应用主题科学竞演节目《未来中国》AI季,于2月15日迎来科技探索之旅的完美收官。节目通过将硬核的科技与生活场景进行连接,从医学、科学、文艺创作、法律等各领域出发,全景式呈现了AI技术的应用场景,使观众真切地感受到AI是如何渗透到生活场景之中,深入地理解AI技术的实际价值与社会影响。例如,第一期节目中拥有长线程规划的机器狗,不仅能帮主人买榴莲还

海报时评丨在AI技术浪潮中,新闻业人机何以共生?

海报新闻评论员 刘瑞琪今年春节期间,《杭州新闻联播》节目创新使用AI数字人进行新闻播报,节目形态与日常真人播报几乎无异,精准适配英语等多语种内容,唇形同步算法更是让数字人的表现力逼近真实,引发广泛关注。近年来AI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从央视到地方已有多家媒体推出AI主播,零出错、全天候24小时在线等优点,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当《杭州新闻联播》AI主播坚守岗位时,真人主播们得以回归家庭,

“人机共舞”意味着什么(快人快语)

当“机器”成为舞者,“人”成为“机器”的伴舞,将怎样影响艺术发展?2025年总台春晚舞蹈节目《秧BOT》引发热议,16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与舞者一起演绎传统秧歌,映射出科技、艺术与文明交织的三重镜像。“人机共舞”不仅呈现出耳目一新的舞蹈表现形态,更凸显着艺术表达主体的“反转”。在传统定义中,我们将舞蹈描述为运用身体来完成表演的艺术。但《秧BOT》中,农耕文化的身体记忆转化为可编程数据,这无疑预示着:

四川绵阳举办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2025年1月23日,中国(绵阳)科技城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四川绵阳云泉路学校举行。此次运动会汇聚了来自绵阳的优秀机器人及技术团队。本次运动会是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注重突破常规、创新形式,并融合多元化应用场景。运动会设置了人机共舞、平地竞走、团体接力、机器拜年等创意项目,充分展现了人机协作融合的新风貌。陈冬冬摄(人民图片网)

如何看待人机关系?沈向洋:技术扩展人类能力,而非取代人类

“DeepSeek让大家看到开源社区的胜利。把了不起的模型开源后,让更多人得到机会,在这个模型上做更多了不起的事情”。2月22日上午,在上海西岸大剧院举行的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开幕式上,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在发表题为《大模型时代的创新与思考》主旨演讲时,充分肯定了大模型时代开源的力量。 2月22日上午,在上海西岸大剧院举行的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开幕式上,

镇江一无人机“黑飞”,胡某接受调查!

近年来无人机爱好者不断增多但无人机驾驶不仅有资质的要求更有严格的限飞区域19日下午丹阳站就发生一起无人机违规飞越铁路线事件被丹阳市铁路警方给予了处罚这也是丹阳市首例处罚的高铁沿线违法放飞无人机案件当天下午3时许,丹阳站派出所民警在巡逻过程中,发现丹阳站南广场1号站台上空有无人机盘旋。民警立即通过对讲机向指挥室汇报,并迅速组织警力在站区周边寻找无人机飞手。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搜寻,民警在京沪既有线K12

“AI绘画的共生探索”作品展在郑州举办

中新网河南新闻2月27日电 (杨大勇 张艺)2月27日上午,“AI绘画的共生探索”作品展在郑州开幕,本次展出作品共42件52幅。本次展览是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郑州市委宣传部主办,以“人机共生”为基本理念,将人工智能与现实世界深度融合,探索AI艺术创作新范式,解构现实与虚拟的边界,展示了一场绝美盛宴。当日开幕式上,还进行了黄河AI艺术实验室揭牌、AI美术作品幻桥灵影和AI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