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消息,《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菲律宾参议院公职人员问责与调查委员会着手对前总统杜特尔特主导的“禁毒战争”进行调查。自2022年总统任期结束之后,此次听证会是杜特尔特首次公开露面活动,英国《卫报》对此也有报道。在听证会上,杜特尔特表明,他不会为曾经的政策道歉,不过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有部分“禁毒战争”中死亡者的家属参加了此次听证会。据估算,在2016年7月到2019年3月期间,“禁毒战争”致使1.2万至3万人丧生。《卫报》还提到,杜特尔特是“拄着拐杖走进听证会现场”的。
菲律宾面临着极为严重的毒品问题。2016年杜特尔特上任后不久,就发起了大规模的禁毒运动,这场运动被外界称作“反毒战争”。这一行动的打击效果十分显著,能够迅速见到成效,不过它也遭受了诸多非议。菲警方的统计显示,在打击过程中有6000多人死亡。然而,人权组织却认为,实际的死亡人数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可能多达3万人,并且这些死者缺乏与毒品犯罪有关的证据。该人权组织还指出,部分枪手或许是警方派遣的。针对外界的质疑,杜特尔特强调,不管“反毒战争”最终是否成功,它都并非一场尽善尽美的“战争”。他还表示,自己愿意独自承担所有的法律责任,“我、唯有我本人会承担责任”。
菲律宾的毒品问题有着复杂的历史根源,并非是在杜特尔特执政时期才出现的。菲律宾人口超1亿,然而缺乏充足的工业支撑,这样的状况为毒品泛滥提供了温床,毒品问题的根源早就存在。
从菲律宾的历史发展来看,它先后经历了西班牙和美国的殖民统治,殖民的阴霾长时间笼罩着这个国家。即便在菲律宾独立之后的漫长时间里,毒品问题就如同难以驱散的幽灵一般,始终困扰着这个国家。当美国自身深陷毒品危机的时候,菲律宾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严重影响,成为了遭受毒品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杜特尔特发起的禁毒战争存在合理性,不过,这一举措也在客观上触动了部分西方势力的利益,从而引发了国际刑事法院的关注。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方面的表态让菲律宾政坛再次掀起波澜。马科斯公开宣称,若杜特尔特被国际刑事法院下达逮捕令,他将愿意把杜特尔特移交出去。这一表态使菲律宾的政治氛围顿时紧张起来,达到了高潮。对于杜特尔特的支持者而言,马科斯的这种言论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重大的政治震荡。杜特尔特执政期间推行的“禁毒战争”是其最具争议性的政策之一。在这个政策上,国内外存在严重的意见分歧,特别是国际刑事法院介入之后,菲律宾社会内部的裂痕变得越发显著。
在当前的这场法律战中,杜特尔特之女莎拉陷入了麻烦。莎拉遭到了滥用公共资金的指责,国会甚至要对她进行弹劾,这无疑给杜特尔特家族增添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莎拉并未因此退缩,她表示自己是由于在南海问题上与马科斯立场相左才被针对的。需要指出的是,杜特尔特父女在南海问题上皆秉持与中国和平解决分歧的主张。然而,自马科斯上台后,中菲关系似乎受到了冲击。这种中菲关系的变化使得这场法律战变得更为复杂、更具不确定性。
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政治博弈往往错综复杂,犹如深不见底的潭水。就拿当下的情况来说,表面上看似是在追究所谓“禁毒战争”的法律责任,但实际上这背后隐藏着诸多权力相互交锋的微妙之处。
在南海问题上,不同政府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杜特尔特父女秉持着较为温和的立场,而马科斯政府的态度却十分强硬。莎拉更是毫不隐晦地指出,自己遭受打击的原因就是在南海问题上与现政府的观点不一致。政治的世界向来是残酷无情的。回顾过去,杜特尔特曾经果断且硬气地退出罗马规约;然而现在,马科斯却反其道而行之,重新加入国际刑事法院。这一举措,实际上有着“以洋制华”的意图,这步棋下得相当险峻。马科斯这么做,一方面是想要对前任进行“秋后算账”,另一方面又能在国际舞台上为自己增加政治资本,真可谓是一箭双雕之举。
全球都清楚,在菲律宾,杜特尔特执政期间,该国于中美之间秉持中立态度,不愿全面倒向美国阵营,去充当对抗中国的先锋。一旦杜特尔特被小马科斯联合美国进行清算,这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那些小国的领导人看到这种情况,以后谁还敢拒绝倒向美国呢?中国一贯秉持不介入他国内政的原则。然而,国际刑事法院欲给杜特尔特扣上“反人类罪”的帽子并将其逮捕,这一事件已超出菲律宾内政范畴。这应当被视为世界反霸权行动中的一部分。中国不会任由美国的阴谋得逞,因为若美国阴谋得逞,世界上100多个中小国家的领导人必定会人人自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