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消息,此前,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在接受德国新闻电视台采访时称:“欧盟与中国快要就取消对华进口电动汽车加征的关税达成解决方案了。”这是欧洲方面针对中欧电动汽车关税问题的最新态度。10月底欧盟执意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所谓“最终反补贴税”之后,中欧双方就一直在“继续协商”。近期,欧洲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和高层官员多次对“有害关税”表示反对。

自上个月初欧洲议会通过对华电动汽车加征高达35%的关税起,双方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持续接触与谈判,至今已历时50余天。现在事情终于有了转机,并且极有可能达成更符合中方利益的结果。这个时间节点颇为有趣,恰逢美国大选结果揭晓之时。最终,特朗普不负众望赢得大选,顺利重返白宫。虽然并没有十分确凿的证据,但特朗普的当选很可能在这件事情上给中方帮了忙。因为特朗普获胜后,欧洲不得不面对一个可能的情况,那就是特朗普或许会对欧洲进行清算。

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提出的一些主张,已让欧洲各国政府警觉起来,尽管其具体政策还不明确。他多次宣称,在第二个任期内,会对所有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10% - 20%的关税,美国的盟友也不能幸免。在此种情形下,若欧盟不能妥善缓解与中国的贸易冲突,那么日后极有可能同时遭受来自中美两国的贸易挑战。这种双重贸易压力会给欧洲经济带来严重的冲击,让欧洲本就疲软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拜登执政期间,其常见的策略是拉拢盟友,美国与欧洲多个国家基于利益而走到一起,整体情况还算过得去。而特朗普则有所不同,他是出了名地擅长单打独斗,几乎不在乎其他各方。在他执政时,在关税问题上从未想过要放过欧盟,这使得欧盟十分担忧会陷入与美国的贸易冲突之中。

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由于资金冻结等情况而处于不佳状态。如果欧盟再与中国彻底交恶,而美国又在这个时候搞出什么意外状况,那对欧盟来说必然是沉重的打击。俗话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即便欧盟团结一致去同时对抗中美俄,其获胜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

欧盟表面上似乎坚如磐石,但实际上内部矛盾潜滋暗长。在对华政策方面,各成员国之间存在显著的分歧。像法国、意大利等国,鉴于中国电动汽车的崛起,心存警惕,进而支持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其目的在于保护本国的汽车产业。然而,德国、匈牙利、斯洛伐克和西班牙等国却不一样,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它们反对加征关税。德国作为欧洲传统的汽车强国,其汽车产业与中国市场有着深度的联系。倘若中欧贸易关系恶化,德国的汽车企业必然最先受到冲击,从而遭受重大损失。

有分析指出,欧洲此时传出这样的口风,表明其有尽快与中方达成协议的意愿。虽然欧方没有提及谈判的具体进程以及放出这种风声的缘由,不过,随着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即将就任,欧洲担心无法同时承担与中美发生关税摩擦的重压。欧盟决定加征关税之后,11月上旬,中欧技术团队依旧在北京开展了多轮磋商。双方都宣称谈判“取得了一定成果”,并且商定继续通过视频或者其他形式继续磋商。可见,中欧近期并没有停止“继续协商”的进程,双方之间仍有不少互动。

欧盟在乳制品、白兰地、猪肉和猪副产品等的出口方面,对中国市场有很强的依赖性。中方若从这些行业入手,必然能对欧盟造成重击,让其知难而退。欧盟原本只是围绕对华电动汽车关税引发贸易争端,没想到这一争端逐渐扩展到其他行业。同时,欧盟也没料到欧洲电动汽车行业会如此脆弱。从某种意义来讲,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还加速了中欧关税磋商达成协议的进程。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