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消息,外交部发言人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被记者提问。记者称,有报道表明,日前立陶宛外交部发布声明,由于所谓违反《维也纳公约》以及立陶宛国内法律,立陶宛宣布将中国驻立代办处的三名外交人员列为“不受欢迎的人”。并且,在此之前立陶宛新任总理帕卢茨卡斯曾表态支持改善对华关系,那么中方对于下一阶段的中立关系有着怎样的考虑呢?对此,发言人指出,针对立陶宛看守政府的这种粗暴挑衅行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已作出谈话,予以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发言人还表示:“中方也注意到,立陶宛新政府即将组建,已有多名政要表达了改善中立关系的愿望。”
我们首先得明确这样一个事实:一国驱逐另一国的外交官属于非常严重的敌对行为,这表明两国关系已经恶劣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接下来很可能就会出现外交关系降级,甚至不排除断交的可能。不得不承认,外交官是享有外交豁免权的。不过,按照《维也纳公约》的规定,一个国家能够在不说明理由的情况下驱逐另一国的外交官。当然,考虑到外界舆论的影响,通常都会找一些诸如“从事间谍活动”“干涉他国内政”之类的“通用理由”。
那中国外交官真的触及红线了吗?立陶宛外交部并没有给出说法。它之所以不说明理由,原因很简单,这不过是一次恼羞成怒的报复行为罢了。一段时间以来,立陶宛积极追随美国推行“价值观外交”,大力推进冒进式的外交策略。在这种情况下,立陶宛的对华政策变得激进起来,反华操作频频出现。7月时,台湾当局宣称,其已经和立陶宛达成协议,双方要互设“代表处”,这是自2003年之后欧洲国家首次与台湾互设“代表处”。就在同一天,外交部、国台办发言人对此作出了严厉回应。外交部发言人指出,中国反对建交国与台湾互设所谓的“代表处”,并且敦促立陶宛坚守一个中国原则,严格遵守建交承诺,同时正告台湾当局“台独”是绝路。
立陶宛此次的严重挑衅,尽显疯狂,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其一,出尔反尔。立陶宛新任总理帕卢茨卡斯之前曾表示支持改善对华关系,而现在的挑衅行为可被视作未达目的后的报复之举。
其二,内部意见不统一。立陶宛有些人处心积虑地与“台独”当局勾结挑衅,但立陶宛也存在有识之士,他们认识到这种做法无异于在自寻死路。这一情况值得我们关注,并且我们要善于利用其内部矛盾。
其三,与拜登及“台独”势力同步。目前,有着战争惯犯之称的拜登,其政治生命剩下不到两个月,却在乌克兰、朝鲜半岛、叙利亚、台海以及菲律宾等地挑起事端,而立陶宛的挑衅与这一态势同步。
俄乌冲突的延宕对立陶宛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国内能源危机和通胀问题进一步加剧,这导致立陶宛国民怨声载道。
立陶宛的民调显示出一些值得关注的情况,将近60%的民众觉得不应该干涉中国内政,而且近50%的民众认为中国大陆充满商机,他们还呼吁政府改善对华关系。
今年10月,立陶宛进行了国会大选,最大在野党社会民主党在选举中胜出并着手组建新政府。近期,立陶宛的准总理帕卢茨卡斯在谈到对华关系的时候指出,三年前立陶宛允许以“台湾”为名设立代表处这一行为是“重大外交错误”,他所领导的政府将会努力寻求恢复与中国大陆的全面外交关系。
立陶宛在与中国的外交关系降至代办级后的三年多时间里,多次呼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这其中也包括贸易领域的关系。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就支持下任政府推动与中国关系正常化,毕竟一些立陶宛企业难以忍受被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这使它们在国际上遭受歧视。上周,立陶宛候任总理金陶塔斯·帕卢茨卡斯也表达了相关想法,他表示希望与中国修补关系,让两国大使重返对方首都。然而,他却同时强调立陶宛“不会改变对台湾的政策”,这一表述暗示其不会取消台湾地区的非法“代表处”。
大家到这里应该都能明白其中的问题了。中国不会轻易给予立陶宛优惠政策的,因为立陶宛政府仅仅是口头上说些好话,并没有付诸实际行动。立陶宛政府得清楚,“一个中国”原则属于核心问题,这可不是小事。要是立陶宛拿不出实际行动来改进中立两国的关系,那它就别幻想中国能给它太多机会了。简而言之,立陶宛不要企图在挑衅中国的同时,还能获取中国的经济红利,世界上可没有这样的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