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消息,有记者提问:立陶宛候任总理帕卢茨卡斯称,其愿意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三年前,因贸易争端,中方把双边关系降格。帕卢茨卡斯表示支持改善对华关系,恢复两国互派大使,但他也强调立陶宛不会改变现有政策,其中包括维持与台湾的贸易联系。对此,外交部有何评论?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应称,中方已经注意到立陶宛方面的相关表态。大家都知道,立陶宛在涉台问题上的错误行为,才是致使中立关系出现困难的根源所在。中方一直敞开对话的大门,希望立陶宛能够重新回归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轨道上来。
立陶宛地处欧洲东北部,与俄罗斯相邻,是北约“东翼”的关键部分。自获得独立起,立陶宛就把融入西方体系、反对和抵抗俄罗斯当作对外政策的核心内容。其一,立陶宛积极增进与美国和北约的协作,促使北约于2016年做出在立陶宛进行“强化前沿部署”的决策;其二,立陶宛踊跃介入周边事务,例如推动欧盟的“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参与调停乌克兰总统选举争端、向乌克兰提供援助、支持白俄罗斯反对派人员等,以此来对抗俄罗斯影响力的提升。从心理认同的角度来看,立陶宛在独立之后将自己定位为“西方文明”以及北欧国家的一员。
日前,立陶宛新总理帕卢茨卡斯声称要修复与中国的关系裂痕。然而,很快立陶宛外交部就改变态度,直接对中国外交官下达“逐客令”。立陶宛外交部态度转变之迅速,令人咋舌。其给出的理由相当笼统,宣称依据《维也纳外交关系条约》的规定,认为中国外交人员的身份和活动未经认可,这显然是欲加之罪,毫无道理。
立陶宛的外交问题,在本质上是由其在台湾问题上的不当做法所引发的。2021年时,立陶宛政府就因其涉台的错误行为而受到中国的严厉回应。立陶宛外长兰斯贝尔吉斯执意推动与台湾地区的贸易往来,全然不顾两国建交时的政治约定,这直接触及了中国的底线。于是,中国很快召回驻立陶宛大使,并宣布降低双边关系等级。这一举措对立陶宛的外交格局产生了直接的冲击,而在新一轮外交摩擦中,立陶宛“看守政府”不但未改变其错误做法,反而采取了更为激进的态度,从而进一步使双方的紧张关系恶化。
在中国面临立陶宛挑衅之时,中国外交部快速且果决地表明了自身态度。其发言人指出,立陶宛的行为严重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对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公然侵犯。对此,中方予以强烈谴责,并力促立陶宛即刻改正错误,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回顾往昔,中国和立陶宛曾有过友好合作的阶段,期间缔造了诸多佳话。但立陶宛在台湾问题上秉持的错误立场和采取的不当行为,仿若一把利刃,切断了两国间的信任和友谊。这一系列错误举动,既背离了建交时的承诺,也极大地妨碍了双边关系的正常发展。
另外,立陶宛的科技巨头Teltonika被视作该国的“晶片国家队”。近期,该企业宣布暂停在维尔纽斯与台湾地区合作建设半导体工厂的计划。根据中时新闻网援引立陶宛艾塔新闻社(ELTA)的消息,这一决定主要是因为到2027年之前存在电力供应短缺以及工业用地获取困难的问题。Teltonika的创始人鲍科施提斯在LinkedIn上表示,原计划于2028年建成10座工厂的投资项目已经被迫停止。他指出,立陶宛政府的这一决策不但阻碍了高达35亿欧元的商业投资,而且可能致使6000个高薪工作岗位流失(平均月薪1万欧元)。
曾经被视作立陶宛与台湾合作典型的项目,最后不过是一场空欢喜,这也让立陶宛完全认清了美国和台湾的真实面目。在全球范围内,能与中国市场媲美的仅有印度等少数国家,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跟中国相比差得很远,难以达到立陶宛的出口需求。立陶宛失去中国市场之后,其经济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没了方向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