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消息正在成为国际舆论热议的焦点。
第一大消息:
据环球时报消息,美国新一轮对华出口限制出台后,中国多家行会作出回应,称“美国芯片产品不再安全、不再可靠”。这一回应在国际上引起了后续的震动。相关声明被一些西方舆论逐句剖析含义,美国舆论中有部分人开始担忧中国即将到来的“反制”,而美国的盟友则害怕这种反制会引发“中美贸易战2.0”,进而波及其他国家。美国白宫方面却表示,要采取“必要措施,以减轻中国的任何‘胁迫行动’”。这无疑是典型的倒打一耙之举。
在中美关系曾经较为密切的时期,造芯片不如买芯片这种观念盛行似乎还情有可原。当时,各大头部芯片终端厂一心追求利益最大化,缺乏自主研发的动力,只想着购买美国芯片,还一味吹捧美国芯片,这种纯粹的商人投机思想也勉强能被人理解。
然而,贸易战爆发之后,再联想到黎巴嫩寻呼机爆炸案,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诸多问题。直至现在,中国四部委直接表态,要谨慎考虑美国芯片的安全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那些曾经活跃在科技圈、崇洋媚美如同谄媚舔狗般的人,如果依旧不知悔改,他们面临的就不仅仅是可能失去自己的商业帝国这么简单了,甚至很有可能会因为危害国家安全而被永远钉在民族的耻辱柱上。
财联社记者对多位主机厂高层以及部分供应链企业进行了采访。其中,某传统车企旗下智能电动品牌高层称“正在评估相应影响”,而其余从业者都认为,国内厂家在经历数年前的“断芯潮”后已经有所准备。
一位不愿具名的自主新能源车企高层告诉记者:“每家公司对于芯片国产化替代都早有准备,所以这不会对日常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如果将芯片替换为国产的,对产品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而且采购成本还会有所降低。从短期来看,企业会在价格、供给方面受到影响,但从长期来说应该较为乐观。”
第二大消息:
据报道,军事专家们在接受《消息报》采访时表示,俄军会密切留意其他国家于俄边境附近开展的演习活动,北约12月2日在爱沙尼亚启动的“闪电”军事演习自然也在其关注范围内。俄军对对手演习行动加以监控,这一做法一方面有助于自身了解对手可能推行的计划和方案,另一方面也能够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军事专家维克托·利托夫金称:“我们在关注那里的行动,对局势发展可能出现的方案进行评估。简单来讲,我们保持高度警觉并得出结论。这对理解各种意图以及这些意图的实施方案是有帮助的。我们已经做好随时应对意外事件的准备。”
在周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乌克兰外交部发表声明称,乌克兰唯一真正的安全保障是加入北约,并且不会接受任何北约正式成员身份的替代方案。佩斯科夫在会上被要求对此声明发表评论。
佩斯科夫作出回应,他表示:“我们秉持着安全不可分割的观点,也就是说,一国的安全绝不能通过损害他国安全的方式来获得保障,这是国际关系中不可违背的规则,我们一直奉行这一规则。而这种潜在的决定完全与之相悖,它对我们而言是不可接受的,因为这一决定会对我们构成威胁。”
第三大消息:
据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消息,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不久前启程窜访太平洋“邦交国”,并且“过境”美国夏威夷。12月1日,中国外交部和国台办相继对此发声回应。中方的态度非常明确,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来,对于台湾当局领导人以任何名义、任何理由窜访美国这种行为,中方也坚决抵制,同时,坚决反对美方以任何形式纵容、支持“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行径。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然而“台独”分子妄图分裂国家,寻求所谓的“独立”,他们企图借助美国的影响力来达到这一不可告人的目的。赖清德之流一心想要“谋独”,在他们看来,只能紧紧依靠美国。于是,赖清德甘愿被美国欺骗,持续购买美制武器。
外媒的猜测是有道理的。美国一旦铤而走险,必然会再次激怒中国大陆。当赖清德妄图窜访之时,解放军马上开展了反制行动。就在赖清德抵达夏威夷期间,解放军出动33架次军机和8艘军舰于台岛周边地区展开巡航,以“三面围台”的形式进行训练。随后,12月1日,北京连续三次向美方发出警告,着重指出不许美方践踏中国主权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