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中美在经贸科技领域的摩擦明显升级。在这样的背景下,即将卸任前夕的拜登计划再度派官员访华。
据美媒报道称,美财政部一名高级官员近期预计访华,以参加中美金融工作组会议。在会议期间,中美双方预计会针对电动汽车、半导体等经贸科技方面的议题展开对话。另外,美方期望能说服中方,在特朗普正式就职之后,依然和美国新政府维持畅通的沟通渠道。
中方没等美方代表访华,就提前对美方的这一请求给出了答复。
据环球时报报道称,特朗普提名卢特尼克担任美国商务部长且让其直接负责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此情形下,当被问及中美两国商贸团队是否已对接联络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称,中方始终凭借中美商务部沟通交流机制同美方商务部团队维持着密切沟通。并且,中方对与新一届美国政府经贸团队进行接触沟通持开放态度。另外,针对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征收10%关税的计划,商务部发言人表示,中方一贯反对单边加征关税的措施。中方期望基于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与美方加强对话协调,妥善管控分歧,从而推动双边经贸关系稳定且长远地发展。
据报道,美国为应对所谓的安全风险,美国众议院将对一项年度国防法案进行表决。该法案包含一项内容,即向美国电信公司拨款30多亿美元,这笔款项的用途是将美国无线网络中由中国华为和中兴通讯制造的设备移除。
在12月12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作出表示,美方宣称中国信息通信产品存在安全风险,这种说法毫无事实依据。中方坚决抵制美方的行为,因为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违背市场经济与公平竞争原则,还对中美企业正常的经贸合作进行干扰。
《环球时报》记者12日采访了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吕祥。吕祥表示,美国国防授权法案中未涉及跨境电商、生物医药和对华投资等内容,这很可能是因为在这些领域,中美合作范围颇为广泛,并且涉及美国企业的切身利益。吕祥还指出:“中美关系的实质是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美国无论如何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必须马上摒弃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要是不这样做,不但不符合美中两国的利益,还会对全球的进步与发展造成损害。”
我国商品出口美国的平均关税在特朗普上一个任期增加关税举措之后达到了19%,然而即便处于这样的状况,我国对美出口仍不断增长。
这仅仅表明美国市场对我们的商品存在需求,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美国消费者不得不为这种情况买单,承受更高的物价。
虽然对美出口处于不断增加的态势,然而事实上中美贸易在我国贸易总额中仅占11.2%。这一点更加表明,美国市场并不像美国政客自我臆想的那般重要。
我们贸易持续增长的最主要原因不是美国,而是贸易伙伴的多元化。
日前,在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的演讲中,美国总统拜登指出,当选总统特朗普曾威胁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这是一个“重大错误”。拜登称,特朗普“似乎执意要对所有进口商品施加高额关税,还错误地以为这些关税成本会由外国承担而非美国消费者”,过去四年的事实已经表明,“这种做法属于重大错误”。
拜登在演讲里也承认,美国“许多工薪阶层和中产家庭在住房、食品杂货以及日常生活方面依旧面临高昂价格”。就在当天,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也表示,她担忧特朗普全面加征关税的计划会增加居民和企业成本,进而破坏政府在抑制通货膨胀上取得的进展。
不少美国经济学家持有这样的观点:美国的高通胀,关税是其中一个诱因。并且,高关税最终会由美国的消费者来承担,这对美国经济是有损害的。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发出威胁,称要对墨西哥、加拿大等国加征关税。当地时间12月5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森在一场讲话中针对特朗普的这一言论发出警告。他指出,加征关税会导致物价上涨,而这种物价上涨将给美国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影响,所以每一个美国人都要承担加征关税所引发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