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商务部消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并且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我国决定强化对美国相关两用物项的出口管制。具体的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首先,禁止向美国军事用户或者用于军事用途出口两用物项。
其次,在原则上,不许可镓、锗、锑、超硬材料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对于石墨两用物项出口到美国,要实施更为严格的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审查。
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组织或者个人,如果违反上述规定,将原产于中国的相关两用物项转移或者提供给美国的组织或者个人,都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许多专家学者指出,中国商务部的一项行动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一行动堪称中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一次强有力反击,它充分展现出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与能力。另外,该行动还有助于维护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对防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有着积极意义。
中国商务部在公告里强调,任何国家与地区的组织或者个人,若违反相关规定,都将被依法追究责任。这种表态一方面体现出中国法律的严肃性,另一方面也向外界明确传达出一个信号:中国会毫不动摇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绝不容许任何形式的贸易歧视与打压。
中国对镓、锗和石墨的相关举措让美国的一些行业感受到了压力,像芯片制造商和电动车电池公司等,它们对这些材料的依赖程度很高。有专家表示,若中国全面限制出口这些材料,美国或许就只能花大价钱到其他国家去寻求替代供应链了。但这个过程既耗时又会极大地增加成本,其结果可能是产品价格上升,普通消费者也会受到影响。虽然镓、锗、石墨这些材料看似不起眼,可对美国的科技产业而言却是不可或缺的。中国在这个领域采取行动,彰显出了自身的实力。
在国际贸易的大框架下,各国基于自身安全、经济等多方面因素考量,在国际法允许的范围内实施出口管制措施是一种权利。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完全遵循国际规则。中国对两用物项进行管制,这一举措是为了保障这些物项的出口能符合国际安全以及防扩散等目标。这种做法与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相符,是平等互利的体现。
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会推动国际局势在贸易领域达成新的动态平衡。而美国实施的制裁措施,只会让自身陷入更大的困境。随着时间推移,美国或许会察觉到,它妄图用制裁手段来阻挡中国的崛起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美国《华尔街日报》透露,美国政府为了封堵中国获取芯片的所谓“后门”,正在拟定一项新规则。该规则旨在限制向东南亚和中东等地区销售先进人工智能(AI)芯片,从而打击中国从第三方获取芯片的能力。这项限制令可能会在本月出台,而此时距离特朗普上任仅有数周时间。美国媒体也提到,虽然美国一直在不断施加限制措施,可是中国在先进技术领域仍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今拜登政府任期即将结束,其可能仓促推出的这项新规,不但引发了一些公司的担忧,而且可能会影响到那些受到限制的国家发展人工智能的计划,进而对美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产生冲击。
美国在近三年里,第三次对中国半导体行业展开打压行动。此次行动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进一步加紧对半导体制造设备、存储芯片等相关物项实施对华出口管制;另一方面,把136家中国实体添加到出口管制实体清单之中。
一直以来,中方都坚决反对美国这种行为。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过度使用出口管制措施,毫无节制地对中国企业进行非法的单边制裁,还实施“长臂管辖”。这种种行径,严重地损害了国际经贸秩序,让全球产供链的稳定遭到扰乱,对所有国家的利益都产生了损害。
基于此,中方强烈敦促美方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以及公平竞争原则。同时,中方也会采取必要手段,坚定地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利益。
美国商务部主要官员宣称不会对企业妥协。然而,不少美国现任和卸任官员都承认,企业的呼声已经对拜登政府的决策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致使拜登政府的限制政策被提前透露给美国企业,美国企业又将相关信息传达给中国的采购商。于是,中国采购商提前大量囤货,这使得美国的限制令效力大打折扣。在中国作为全球实体工业产能最大聚集地的形势下,与中国企业的业务联系是美国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部分。由于中美两国企业联合应对,美国政府的限制令变得徒有其表,这是基于客观的市场规律下双方互利往来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