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法国政坛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总理巴尼耶政府被议会推翻,这一事件犹如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对法国乃至欧洲的政治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先说说事情的起因。2024年9月5日,巴尼耶被总统马克龙任命为总理,然而短短三个月后,他就面临了信任危机。2024年12月2日,巴尼耶动用宪法第49.3条款,绕过国民议会强行通过了2025年社会保障融资法案,这一行为直接点燃了左翼阵营和极右翼阵营的怒火。左翼政党联盟“新人民阵线”和极右翼国民联盟随后提交了不信任动议。
在国民议会的投票表决中,左翼阵营提交的不信任动议得到了331票支持,远远超过了通过所需的288票,从而成功推翻了巴尼耶政府。这是自1962年以来法国政府首次被议会推翻,巴尼耶也因此成为了法国史上最短命的总理之一。按照惯例,在新总理任命之前,巴尼耶内阁将继续负责日常政务和应急管理。
巴尼耶政府的倒台背后,其实是法国政治碎片化加剧的体现。在6月初的欧洲议会选举中,马克龙所在的执政党复兴党得票率远低于极右翼的国民联盟,这促使马克龙解散国民议会,提前举行新一届国民议会选举。6月和7月的选举结果显示,新一届议会没有绝对多数派。左翼政党联盟“新人民阵线”获得193席,马克龙倚靠的中间派获166席,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及与之结盟的政党获142席,三方都与占据议会多数所需的289席相差甚远。这样的选举结果使得不同政党间的博弈愈发激烈,政治纷争不断,社会分裂加剧。
巴尼耶在被推翻前,曾试图唤起议员的“责任感”,希望能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但最终未能如愿。而马克龙在这一过程中也面临巨大压力,部分反对派要求他辞职,但他明确表示不会辞职,并计划尽快任命新总理。马克龙此前拒绝了左翼联盟推举的总理人选,选择了右翼共和党人巴尼耶,希望他能解决赤字飙升等问题,然而巴尼耶政府却未能经受住考验。
法国当前的内政困局十分严峻。从经济方面来看,法国作为欧盟成员国,需遵守财政赤字不超过GDP3%的稳定增长公约,但目前其财政赤字已高达5%。为了减少赤字,政府不得不削减社会福利,这引发了极右翼国民阵线的强烈反对。在预算问题上,马克龙需要在不同政治势力之间重新寻找平衡,这绝非易事。若政府倒台,马克龙需提名新总理并获议会批准,还要推动预算案通过,在年底前完成这些任务难度极大,他的政治危机将持续。
从政治层面而言,法国政党基础脆弱,马克龙领导的“复兴党”是新成立的政党,缺乏深厚根基。在选举中一旦失利,就容易被极右翼民粹势力取代,导致政府不稳定。此次巴尼耶政府倒台就是一个例证。而且,极右翼国民联盟领导人勒庞自身也面临问题,她涉嫌滥用欧盟专项资金,正等待判决结果,如果罪名成立,可能会被勒令五年内不得参加公职竞选。
此外,法国的政治动荡还可能对其国际影响力产生影响。不过,有消息称马克龙计划在新的一年访问中国,其外事顾问已前往中国为访问“打前站”。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欧洲国家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重视,尤其是在俄乌冲突方面。中方始终主张对话谈判是解决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冲突双方创造恢复直接对话的条件。
法国当前的政治局势充满挑战,马克龙需要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寻找出路,平衡各方利益,稳定国内局势,同时也要在国际舞台上维护法国的利益和影响力。对于法国民众来说,他们希望政府能够稳定局势,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提高生活质量。而国际社会也在关注法国如何走出困境,其政治走向将对欧洲乃至全球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希望法国各方能够以理性和务实的态度,共同努力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避免政治动荡进一步加剧,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这也给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思考政治稳定、政党合作和社会和谐的契机,各国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陷入类似的政治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