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全球两大民航客机巨头波音和空客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受到质量危机的影响,波音市场一蹶不振,订单量急剧下滑,品牌岌岌可危。反观空客,作为欧洲飞机最大的制造商,近年来在中国市场的风生水起,让空客进一步巩固了全球市场龙头的地位。按理说,以中国航空市场的体量和发展潜力来看,空客应该继续将产业合作的重点放在中国。然而,就在空客在中国斩获160架飞机订单后,空客突然和印度公司签订协议,双方将在印度制造A320飞机的零件,这标志着空客和印度的合作进入了新高度。

客观来说,印度航空业并不差,有一定的基础,这主要是因为印度军工业发展所带动的结果。早年间,印度研发生产“前卫”导弹期间,就曾经在一些配件领域和空客达成合作。期间,印度军方还选择了空客A330作为运载火箭的底盘。由此看来,空客在印度搭建生产线应当是顺水推舟的事情。此前,印度空客公司的CEO也曾向空客提出类似产业合作的需求,但被空客总部一口回绝。虽然说在印度本土建厂生产零部件,可以充分利用印度的廉价劳动力,大幅度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成本。然而,印度在商业道德声誉方面以及产品品质方面的糟糕口碑,让空客总部望而止步。

就以印度的营商环境来说,能够被称之为“外企坟墓”,就足以看出有多糟糕。包括美国企业在内,很多国家的外企在印度投资建厂,往往不仅不能赚到一分钱,还会血本无归。一方面,印度政府会变着法子刁难外企,提出各种苛刻的条件。与此同时,等到一些外企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印度政府不仅要薅羊毛,而且要连根拔。总而言之,在印度投资建厂,想要把赚到的钱一分不少带回国,这比登天还难。再退一步,即便空客被印度政府当作贵宾引进国内,其生产出的零部件也堪忧。印度国内包括军工、航天领域都频频出现零部件质量问题,航空产业链自然不能幸免。

即便是面对诸多不利因素,最终空客还是要下定决心在印度建厂,其根本原因就是印度市场十分诱人。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航空市场就在经济发展中急速膨胀。印度航空运输市场未来的增长潜力巨大,有望成为继中美之后全球第三大市场,这个发展最快的市场自然不能被空客忽视。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印度航空市场的平均增长约为10%,是全球平均指标的2.5倍。从航空市场规模来看,目前我国航空市场的民航客机数量为4500架,印度却只有900架,这也意味着,印度航空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亟待挖掘。

在商言商,对于有利可图的空客来说,明知道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在印度建设生产线已然成为事实。而空客总部的这个决定,也对印度航空业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在今年空客一季度业绩公布后,空客CEO傅里就明确表示,预计到2025年,印度市场的空客员工将达到5000人除了零部件生产线将在印度建设之外,空客还将在印度建设C-295运输机总装线。

从此前的单纯买飞机和服务客户到如今直接将制造技术带去了印度,空客是下定了决心,要以技术换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有空客的技术支持,印度的本土民航业也仅仅是刚刚起步,距离自主研发建造客机还非常遥远。反观中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飞机已经处于试飞阶段,和刚刚起步印度相比,我国航空产业已经准备好展翅腾飞了。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