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奥运射击赛,让土耳其射手尤素福·迪凯奇火爆出圈。法国当地时间7月30日,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10米气手枪混合团体赛中,土耳其射击组合尤素福·迪凯奇和谢夫瓦尔·伊莱达·塔尔汗一举夺得银牌。按理说,在奥运赛事这样的比赛中,各国选手要全副武装,全力以赴。然而,比赛中的迪凯奇将“松弛”和“随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一般来说,专业射手需要佩戴专用镜片和防噪音耳塞,而迪凯奇仅仅戴了一副普通近视镜外加睡眠耳塞,单手插兜比赛的他就轻松射落了银牌。
奥运会官方数据显示,迪凯奇出生于1973年,今年51岁。曾就读于加齐大学体育训练与教育学院的他拥有硕士学位,从事射击运动已经20多年。自2008年开始,他已经连续五次参加奥运会射击赛事,是不折不扣的老将。此次他单手插兜潇洒参赛夺取银牌的画面迅速在互联网上传播,很多网友不禁调侃,土耳其是派了个杀手参赛吗?也有网友发出疑问,同样是射击,奥运冠军和专业狙击手谁更强呢?
狙击手又被称为“神枪手”,在战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竞技体育射击赛事中的枪靶距离射手只有10米,而在实战中,狙击手射击的目标往往有数百米乃至上千米之远。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狙击手射击目标的精准度如此高,那么为什么不安排专业狙击手参加奥运会的射击项目呢?事实上,如果真的在赛场上相遇,狙击手可能不是奥运冠军的对手。
首先来说,狙击手和参赛选手的本质截然不同。军用狙击枪的射击目标在几百上千米开外不等,狙击手在射击时可以得到倍镜的支持,虽然说奥运参赛选手的目标距离不过几十米。但在不配备倍镜的前提下,选手的射击目标就相当于乒乓球大小,难度和狙击手不相上下。尤其是对于高水平选手来说,要打中靶心或周边位置,更是难上加难。相对来说,从任务成功率来评价,除了专业技术之外,奥运选手要考验的更多的是肌肉记忆和心态,而狙击手大都在外部环境执行任务,需要有更敏锐的察觉力,尤其是要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枪支性能以及目标的动态调整不同的射击方法!相对来说,奥运赛事射击环境基本是一成不变的,选手需要日复一日地练习,不需要忍受恶劣的作战环境。
再从专业射击技术角度来说,狙击手面对的是移动目标,需要同时考虑风向、距离、隐蔽性等多种因素,而射击运动员需要极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在比赛中,很多经验丰富的优秀选手都可以调整好呼吸后慢慢打,尽可能保证成绩的稳定性。相对来说,部队狙击手除了精确度,还需要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生存智慧,综合能力更全面,但在专业射击领域并不一定比奥运射手射击得更准。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不了解射击运动的网友会认为能够获得奥运冠军的射手必然有超强的实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赛场上活跃着一大批“近视射手”。比如,获得中国首枚射击奥运金牌的许海峰,他的视力还不到0.5。唯一参加过六届奥运会的老将王义夫在奥运会射击比赛中共夺得2金3银1铜,而他的左眼视力只有0.1,右眼只有0.3。究其根本来说,射击运动主要依靠的并不是运动员的视力,更多的是稳定性,高度的集中力以及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那句话,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块金牌的背后,都是运动员们无数心血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