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尹秋玲】

笔者与所在的团队在苏南地区调研发现,当地实行“两头婚”的年轻人开始流行一种伙伴式夫妻关系:

夫妻之间在经济上实行AA制,生活上在彼此父母家轮流居住,很多男青年基于工作需要,只在周末回到妻子及其父母家。

这种功能齐全但又缺少深度关联的夫妻关系,与传统集财产、情感、伦理于一体的夫妻共同体大为不同。正如一位受访对象所言,这种伙伴式婚姻关系更像是集聚“金钱、性与小孩”等要素的婚姻搭子。

一对新人在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领取结婚证后拍照留念。资料图:新华社

就我们的调研结果来看,苏南地区的伙伴式夫妻关系主要表现出五种特征。

一是财务独立。

年轻女性不会主动要求管钱,男方也不愿意主动给钱,双方对彼此的收入并不清楚。夫妻也不把钱放一起,各自掌管自己的工资。家庭房产与车子归属自己或各自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共同承担的家庭开销,例如婴幼儿尿不湿或者共同旅游,则是轮流买单。例如,刘某接受我们调研采访时表示:“如果是我主张出去玩,费用就我出,如果是他组织,那就他出钱。反正大家轮流出钱,都差不多。”

当然,有的夫妻在一些特殊时期不会分得这么明显。比如,有些男方会在女方生完小孩开销变大之后,从工资里给女方一些零花钱;如果女性因为生育而没有经济收入,男方及其父母会在孕期及哺乳期给予一定的补偿,直到女性再次找到工作为止。

资料图:新华社

二是生活互助。

青年夫妻在一起围绕育儿、生病、家务等具体家庭事务展开互助,这种生活互助讲究关系对等、出力均等。例如,双方需要在生病时相互照料,在育儿上共同承担,如果一方在育儿上付出较多,则另一方给予一定的补偿。

三是感情平淡。

在伙伴式夫妻关系中,正如一位女性所言:“我跟丈夫的关系,比朋友深一点,但比家人淡一点”。青年夫妻以独立的个体展开交往与家庭互助,两人可在一起共同抚育完小孩之后,各自回到房间与各自的朋友打游戏,或周末时各自外出参与朋友聚餐。这般生活下来,夫妻既有可能成为亲人,也可能只限于室友。尤其是一些夫妻因工作或小孩上学方便,平时并不住一起,只有周末才相聚,相处起来更像是朋友。

四是平权化。

因财产各自独立、家庭责任平等分担,年轻夫妻生活主要是跟随双方父母一起,也没有争夺当家权的矛盾。在家庭生活中,没有绝对的男性主导或女性主导之分,双方平等地分配家务,如果遇到需要共同处理的事情,会一起协商。在日常仪式性情感表达中,也讲究关系对等,如果在节日男方送女方礼物,女方必定也要回赠礼物,如果女方负责带小孩,则男方要照顾小孩的尿片更换等。可以说,夫妻关系平权化,且双方都尊重彼此。

五是夫妻伦理不清晰。

因夫妻各自财务独立分开,在很多家庭事务上都是有限承担对彼此的责任,如果是小事,可能会互相帮忙并为彼此作出一定的牺牲,但遇到大事需要花大钱的时候,则双方认为最为可靠的依然是自己的父母,各自在心理上也不愿意为彼此添太多的负担。

例如,小李在接受我们调研访谈时聊道:“虽然我知道丈夫父母结婚时给了他50万元,但是我也知道这不是我的。如果都给小孩花,他肯定没意见,毕竟小孩也是他自己的;但是如果我遇到大事需要钱,我肯定还是要靠父母的。”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