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大背景下,数据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新石油。因为其易传播性与无形性,让它比传统资源更难以监管保护。
10月16日,国家安全部发表公告,称一些境外组织与国内企业开展所谓项目合作,其实真实意图是为了逃避机关监管,非法采集我国原始测绘数据,威胁国家安全。
同时国安部指出,某境外A公司与我国具备测绘资质的B公司就开展了此类间谍合作,以汽车智能驾驶研究为由,在中国大肆开展非法地理信息测绘活动。
一则泄密提醒在中国互联网瞬间炸开了锅,社会各界多方猜疑纷纷,诸多企业回应自证清白,可这泄密的究竟是哪家国内企业?我们又能获得什么警示?
国安部的重磅新闻
近些年来,测绘设备不断更新迭代,已经可以搭载具备高新测绘的车辆开展测绘活动。当车辆行驶过指定地区后,会自动采集相关测绘数据。而A公司就是购入大量汽车,加装高精度雷达、光学镜头、GPS等设备来提升效率、降低风险,同时还采用特殊数据格式来绕过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
根据国安部的介绍,境外的A公司是某国重点敏感领域的项目承包商,并不具备在我国单独开展地理测绘活动的有关资质。为了躲避监管,A公司巧立名目选择以汽车智驾研究为名头,将项目层层外包,最终委托给国内B公司来实施。显然B公司是我国具备测绘资质的某家企业,或是出自于经济利益,B公司选择出卖国家安全信息,完全沦为A公司的提线木偶,在整个非法活动中既是掩护者,又是最终实施者。
中国法律明确规定,因地理测绘数据可能涉及到军事区域、敏感部门等信息,极有可能被境外集团利用。为确保测绘数据的安全可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再三要求国内测绘企业除了必须拥有相关资质外,还一定要严格做到数据的保护管理责任。
很显然,B公司失职了。经过国安部的后续鉴定,B公司向境外提供的数据涉及到多个国家机密。整个过程中,B公司忽视国家制定的测绘行业规定要求,任由相关数据流向境外企业,产生的行业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同时为国家安全也带来了重大隐患。国家安全机关目前已经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执法活动,对一切涉事企业与责任人员进行法律追究。
不过对于中国广大民众而言,最好奇的问题依然是这两个涉事企业究竟是谁?由于政府并未透露具体信息,所以我们只能以相关条件进行筛选与猜测。
因为境外A公司打着汽车智驾研究的名头为由,因此许多网友将此事与新能源车企自动关联起来。好巧不巧,16日当天,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也指出了英特尔产品的安全漏洞问题,其中包括可靠性差劲、监视用户、暗设后门等等。如此一来,英特尔旗下的自动驾驶Mobileye顿时被推至风口浪尖。
结果吓得17日凌晨,Mobileye中国官方急得在微博发文澄清,称公司与具备合法资质的中国合作方,在相关机构的监督下依法经营,严格遵循所有中国的法律法规,确保运营符合安全标准,我们致力于推动道路安全技术的长远进步。
同时特斯拉眼见事态不利,作为境外企业也十分主动的进行了回应。10月16晚,特斯拉连夜发布微博,表示特斯拉的目标是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产品与优秀服务,一直以来坚持合法合规的底线。
接着就是曾使用过Mobileye智驾方案的极氪,也迅速回应道:与极氪毫无关联,也并非极氪合作方而为,望谣言止于智者。同时专业电子地图公司四维图新也发文称:本公司深耕汽车行业22年,始终秉持合法合规原则,坚决反对一切损害公司名誉的谣言。
有测绘产业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仍在国内从事测绘地图业务的企业,都不是本次涉事企业,因为案件公开后,涉事企业的地图测绘资质一定被取消了,不可能依然在经营该业务。大家可以关注下,哪些企业是2020年前还拥有资质,2021年后却被取消了的。
根据自然资源部的官方网站数据,一共有21家企业申请了信息公开,分别是:高德、速度科技、顺丰、四维图新、美团、吉利、腾讯、航天宏图、华为等等。
新时代数据保护
近年来,中国测绘行业将全面步入自动化与数字化,诸多企业开始尝试采用创新技术来提升测绘效率,但这其中也暗藏着巨大风险。测绘工作不仅仅是技术活,也深切关乎国家安全与公共利益,这次事件向我们揭示了测绘行业内部监管的重大漏洞。
首先是企业们的策略与选择,对于国外企业而言,一些人急功近利,为了节省成本时间,选择与不具备合法资质的中国企业进行合作。这其实是相当短视的行为,极有可能导致测绘数据质量低劣,同时还严重违反了中国法律。而一些已经获得相关认证的中国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选择铤而走险与境外企业沆瀣一气从事非法勾当,更是需要承担起主要责任。
今后,测绘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将与日俱增,行业如何自发加强认知与提升规制是一个严谨的问题。同时政府也要考虑提升一下测绘公司的标准门槛,通过出台培训考核政策,来提升从业者们的整体素质。
中国并非唯一面对信息安全挑战的国家,全球各地的网络安全威胁都在泛滥且不断升级。去年发布的《全球信息安全风险报告》显示,每年信息泄密所造成的直接损失高达3.1万亿美元,并且明年预计将超过5万亿美元。
这是一个极其触目惊心的数字,它迫使全球各国必将采取更严格的网络安全政策,来面对未知的复杂挑战。
2018年,美国通过《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法案》,要求在信息安全领域大幅增加投入,截止2018年美国的网络安全预算已经高达180亿美元。同时欧盟也推出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对一众欧洲企业提出了更严厉的数据安全标准。
而我国近年来对于信息安全政策更为重视,接连通过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力求建设完善的约束框架,来确保国家信息的真正安全稳定。2021年的滴滴上市事件,更是引发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为全国的信息安全意识敲响了警钟。
许多国民认为信息安全是国家与企业之间的事项,与社会个人无关,这样的观点也是极端错误的,在此有诸多事例证实。2022年,福州一施姓男子在网页上购买了5台行车记录仪,售卖公司宣称,只要使用这款设备就能获得虚拟币奖励。
2023年后,施某在爱车上一次性加装了5台行车记录仪,他发现该公司的客户端经常会发布地点打卡任务,只要用户去指定地点完成任务,就能获得发放的大量虚拟币奖励。在按照相关指令完成任务后,施某短短几天便领取了数钱虚拟币,经过兑换后获利3000多元人民币。
但之后国安部工作人员发现,该款行车记录仪实则产自于一国外地图公司,它能自动捕捉识别周围画面,将大量关键信息加密传输到国家,所谓的虚拟币与行车记录仪只是非法采集信息的幌子而已。事后,政府人员对施某进行了批评教育,同时收缴了违法设备。
由此可见,如今的非法测绘实则已经渗透到了企业乃至个人,而我们能做到,就是全民提升防范意识,切莫让自己成了境外的获利工具!
信息来源:
光明网:国家安全部:境外公司用这种手段非法获取测绘数据
央视新闻:国安部:某境外企业以汽车智能驾驶研究为掩护,开展非法测绘
澎湃新闻:官方通报有境外企业以汽车智驾为由非法测绘!特斯拉、极氪、Mobileye、四维图新连夜回应